核心提示:這是位于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四省交界的小城永城,一千多年間,這片豫東平原的東部屏障之上,20余座石質山體之下,掩藏著20幾座同一家族的神秘墓葬。它們或裸露在外,或深藏山間,彼此相互遙望,翹首以對。
鳳凰衛視2010年10月30日《文化大觀園》節目播出“一方諸侯天子夢”,以下為文字實錄:
王魯湘:在今天的河南永城市內,有一片豫東平原上唯一的小山群。這片小山群彼此獨立,海拔都不高,最高不過百米有余,因為都是石質山體,石質本身又很適合文人拿來做硯石,于是自古得名“芒碭”。千百年來,芒碭山被各種神秘的故事籠罩,這里的百姓對孔夫子在此避過雨,漢高祖劉邦在此斬蛇起義,張飛在此安營扎寨等候大哥東山再起的故事幾乎倒背如流,可唯獨對一事百思不得其解。芒碭山的大小山頭不少,可每一座石山,都像是一座墓冢。這其中最令人不可思議的就是位于芒碭山南嶺的一個自然裸露著的空洞,傳說里面風聲鶴唳,有毒蛇蝙蝠出沒,內部空間巨大,十字街、黑水河、飲馬池星羅棋布, 猶如一座巨大的城堡。然而,就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的某一天,這些由來已久的傳說,忽然被一次大規模的文物普查改寫了。
芒碭山發現V字型墓口墓道內驚現奇異鉛丸
解說:上個世紀70年代末,冰凍已久的政治空氣剛剛回暖,河南商丘永城的考古隊就迫不及待地投入了一項大規模的文物普查行動。千百年來,腳下的這片芒碭山有太多的謎團在等待他們破解。
李俊山(永城市博物館館長):當時1978年全省文物普查的時候,我和劉永信同志,我們在一塊兒調查的時候,在這個西山東頭懸崖斷壁上就看到上面有一個V字型的一個墓口。兩邊都是自然巖石,這有這樣一個口,里面暴露的是土,是填土。懷疑,當時我們懷疑這是一個墓道。
解說:發現疑似墓道的空洞之后,李俊山等人并沒有輕舉妄動,而是第一時間,向上級文物單位匯報了情況。
李俊山:匯報了以后,再過一段再看看,又往前進了一段,發現這個墓道里面有一些鉛丸,這個鉛丸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好像直徑大概有1、2厘米的樣子,很多這樣的小鉛丸,還有一些其他東西,認為這個就是一個墓道。
芒碭山村民開山采石意外炸開大墓入口
解說:芒碭山有大小山頭21座,調查第一處石崖墓的時候,李俊山對整個芒碭山的狀況并不清楚。清理的小墓讓他興奮,出土的一件幾乎完好的金縷玉衣讓考古隊看到了希望。看來,芒碭山哪怕是小山頭,也是王的領地,更何況,這里還有一條千百年來足以讓考古人興奮的傳說。
李俊山:按照當地傳說和史書記載就是說,曹操他專門組織一班子隊伍,由發丘中郎將帶領,還有摸金校尉,這些官員帶領著,到處發掘墓葬。
解說:那么,自己生活了多年的這片小山群,究竟埋藏著何等重要的人物,竟引得一代梟雄曹操“冒天下之大不韙”,挖墓盜寶72船,借此養兵三年,最終發際。這一鏟一鏟的探方下,又將會出現怎樣的驚喜?就在正式的考古發掘尚未展開前,忙于開山采石、建設新村的芒碭山山民意外地發現了一處大墓的入口。
張冬梅(芒碭山文化景區導游部經理):這個位置,在這兒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紅圓圈圈起的炮眼,下邊這個村莊呢,叫柿園村。這個村莊有一個村民老趙,這個地方當時就是柿園村的山界,那么他就負責來開山采石,打好了這樣一個炮眼以后就往里邊放炸藥,結果把自己帶來的所有劑量的炸藥一股腦倒進了這個炮眼的里方,老趙非常生氣的回去了,因為在我們農村來說如果這個炸藥沒有帶夠的話,今天是不可以作業的,因為他從事的是一種生命危險的作業,這樣是不吉利的,但是走到半路的時候轉念又回來了,他想著不對勁。因為每天都是帶這么多炸藥,然后打這樣一個炮眼來炸山,就從來沒有出現過炸藥不夠的這個事情,所以說就拿了一個鋼釬往這個里面來捅了一把,來試試看到底這個炮眼有多深,結果把鋼釬打入這個里方的時候鋼釬沒入山體,老趙在上邊聽到了一聲清脆的聲音,兩年年前的中華古文明大門也就這樣悄然的向世界打開了。
柿園壁畫墓未出土五銖錢墓主疑似漢梁孝王
解說:文物普查還沒有結束,老趙就炸出來一處棘手的大墓,考古隊員來不及思考,就迅速地趕到了現場。
李俊山:它當時只是暴露了一個很小的一個盜洞,整個墓道的封石、封土還都保存完好。
解說:此時,外部幾近完好的封土令人振奮,然而隨后的發現,更令人震驚。
張冬梅:這個地方是當時的前庭部分,就類似于現在的院落,主要是用來迎送賓客,停放車馬,當時在前庭的東南角,也就是這個位置,當時有一個錢窖,錢窖內的銅錢數量非常驚人,達到了225萬枚,5.5噸,所以說當時這些銅錢的出土無疑也宣告了墓主人的金錢鋪路的這樣的一個明顯的意思。
解說:封土保存完好,銅錢未被擾動,難不成,這座顯然已具王陵規模的大墓竟逃脫了漢墓十室九空的厄運?考古隊員顧不上興奮,隨即一點點清開塞石,進入墓室。然而,里面的情形卻令人大失所望。內室已被擾亂,考古線索隨即中斷。那么,能夠鋪設如此排場,能夠以如此巨大數量的金錢鋪路的人又會是誰呢?為了尋找確鑿的答案,考古工期被不斷拉長。
李俊山:在1987年、1988年到1991年連續幾次,因為當時撥的經費少,分三次才把這個柿園壁畫墓進行清理完畢。
張冬梅:這是一幅彩繪壁畫,同時它也是1991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我們稱它為四神吉祥壁畫,也叫四神云氣圖,四神呢就是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代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東西南北四種方位,這幅壁畫的最大的歷史價值就是它比敦煌壁畫早了630多年,所以說被稱作為是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同時它也是一幅四最壁畫。目前來說是諸侯王級別最大的一幅彩繪壁畫,考古價值也非常高。
解說:這幅位于主室前端頂部的壁畫基本保存完好,然而,整合墓中的所有發現,考古隊仍然未能確定墓主的身份,這時,有人想到了門前的錢窖,或許,它們可以吐露出更多的信息。
王良田(商丘市博物館館長):因為在漢武帝元狩五年,就是公元前118年,開始鑄五銖錢,因為在這個墓里面沒有發現五銖錢,就說明這個墓的時代肯定要早于漢武帝鑄五銖錢之前,就是在公元前118年之前,這樣的話就結合史書記載,梁孝王以及梁孝王他的兒子劉買,孫子劉襄,他的在位時間,這樣的話推斷公元前118年之前去世的梁王,一個是劉武,因為再前的梁王沒有埋到芒碭山。再一個就是劉買。
王魯湘:王良田口中的劉武,正是史書上記載的那個被曹操帶兵盜了個精光的墓主,西漢梁國最鼎盛時期的梁王。據記載,劉武是漢文帝和竇太后的小兒子,與漢景帝一母同胞。由于他對母親竇太后特別孝順,死后謚“孝”,稱梁孝王。史書記載梁孝王時期,梁國的國力空前強盛,梁國國庫充盈,金銀財寶甚至多過京師。或許也正因為如此,當年裝滿奢華寶物的孝王墓才會慘遭盜掘,那么,眼前這個鑿制規整,同樣也是空空如也的大墓,會不會就是傳說中的梁孝王墓呢?如果是,那么這個被后來人稱為是6室2廳1廚1衛的精裝修小戶型,又怎么可能裝得下傳說中72船的珍寶呢?就在猜測之聲此起彼伏的時候,不遠處的一個山頭,傳來了更為震驚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