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山2號墓出土小銅印證明墓主是梁王
解說:擁有如此龐大的內部結構和體量,設計考慮如此周詳的全部生活設施,是誰,有這樣的實力,也有這樣的權利成為這里的主人。翻閱西漢時期的相關文史資料,專家們設定了這樣一個范圍。以西漢梁國都城睢陽為中心的梁國皇族后裔,相傳都葬在這里,而論國力最強,最有資格擁有中國石室第一陵的,恐怕就是梁孝王劉武了。
王良田:劉武從小就很聰明,很得竇太后的喜愛,特別是漢景帝即位以后,劉武作為諸侯王國的王,他在西漢王朝是享有特別特殊的地位,因為跟漢景帝他弟兄兩個關系又好。
李俊山:梁孝王比較孝順,每一次到京師,到長安去看望他母親的時候,他哥哥都是很遠去迎接他,迎接他以后馬上就把他拉到自己的車上來,就是出入同車,與皇帝同車出入,一塊出去拉著他一塊去游獵、打獵,去游玩,對他也特殊照顧。
解說:漢文帝12年,身居淮陽王的劉武徙封梁王,占據豫東一方險要之地。
王良田:為什么要讓劉武來任梁王,這個跟梁國在西漢歷史上的特殊地位有很大的關系,因為它地屬豫東門戶,可以說是把守東方那些小國到中原的這樣一個門戶的這樣一個地位,因為歷史上商丘都處于一個從東方通向西方的這樣的一個門戶這樣的重要的地理位置。這樣的話劉武任梁王以后,由于他的西漢王朝的特殊地位,他就很認真的經營梁國,到公元前154年發生七國之亂的時候,梁孝王劉武率領他的大將城守睢陽,把守叛軍,正是因為劉武的堅強的把守,才給西漢王朝平定叛亂爭取了時間。
梁孝王城守睢陽,使叛軍不得西進,后來周亞夫才有機會從背后包圍,包抄,斷其糧道,取得了勝利。并且記載梁國所殺叛軍與漢中分,與皇帝、周亞夫他們率領的軍隊可以說是平分秋色。立下了汗馬功勞。
解說:因削藩而起的吳、楚七國之亂平定后,作為功臣的梁孝王在西漢王朝的地位與日俱增。
王良田:平定七國叛亂以后,又得到竇太后的喜愛,得到朝廷不少賞賜,這樣的話史書記載,他就廣筑苑囿,建造宮室,由于他喜歡文學,把好多當時的一些文人雅士召集到梁園,吟詩作賦。
解說:彼時,劉武的園子里,聚集了眾多文人雅士,一代名流鄒陽、司馬相如等紛紛慕劉武之名而來,客居梁園,此時的梁國勢力居各諸侯王之上,盛極一時。想到這里,專家不免興奮,既然劉武在歷史上的地位如此顯赫,那么眼前這個中國石室第一陵的主人一定非他莫屬。然而,接下來一枚小銅印的發現,推翻了此前的所有猜測。
李俊山:在保安山二號墓頂部1991年發現一個陪葬坑,那個陪葬坑出土有梁后園銅印章,后園這個印,這個后,現在寫就是前后的后,但是這個后在秦漢時期這個后就是屬于王后、皇后他們專用字。只有王后、皇后才能用這個后,那個前后的后,就是那個雙人旁的那個后,這個就是在《說文解字》中也都有記載,所以說這個梁后園那說明就是梁王的王后的陵園。
王魯湘:芒碭山體量最大的石崖墓不是孝王陵,而是梁國地位最顯赫的王后墓。這是考古隊始料未及的。然而,這個全新的發現盡管并非考古隊預期,卻給整個芒碭山考古打開了一道光明之門。既然這里是王后墓,那么按照漢王陵的規制特征,王墓肯定離此不遠,并且應該大致朝右方尋找。于是,那些天埋頭苦干的考古隊員們抬起了頭,將目光投向了保安山2號墓的右側。果然,一座更為高大的自然山體赫然顯現,并且更令人興奮的是,那里恰恰是當地百姓千百年來摸不清、猜不透的秦王避暑洞。直到這時,考古隊才真正意識到,或許,只要將秦王避暑洞來一次徹底的清查,這一切的謎團就都能水落石出了。
考古隊清理秦王避暑洞“孝園”板瓦出土
解說:1991年,考古隊對保安山2號墓南側,秦王避暑洞前的一小片陪葬坑率先進行了清理。
李俊山:在發掘幾個小墓的過程中正好在上面一清理,發現了寢園遺址的痕跡。寢園遺址是個南北長有110米,東西寬有50米,作為一幫人馬在這里駐扎著,進行祭祀、看護,逢年過節以及平時進行祭祀的一個場所,整個寢園遺址有這樣一個前面一個前庭和照壁,保留的還很好,這個地方可能是一個臺式建筑,當時筑的比較高一些,是個寢殿,是個大殿,這個大殿后邊有一排便殿,這是管理人員可以在這里食宿,并且還有一個地方是庖廚,這個庖廚下邊當時發掘的時候還有排水道,這個布局很完整。
解說:發掘之初,寢園的一些下層建筑基址尚在。寢園外部回廊的柱礎也保留的很完整。就在這片寢園遺址的夯土臺階后,一大片瓦當吸引了考古人員的注意。
李俊山:都是瓦片,就是整個房子好像榻了以后,那個地方很多很多,跌打成堆,特別重要的就是這個瓦上有這個孝園,銅瓦和板瓦上面都發現有很多,有的帶有孝園的。
王良田:因為梁王從西漢第一任梁王袁越,一直到最后一任梁王死后謚孝的只有梁孝王自己,因為這個史書記載,包括《水經注》(記載),就是說梁孝王墓在碭山南嶺上,就是現在保安山的位置。根據一些史書記載,根據咱發現帶孝字的這種板瓦,那是最后科學的認定梁孝王墓的依據。
梁孝王意圖謀逆篡位帝王夢碎后郁郁而終
解說:“孝園”板瓦的出現,使考古隊員們幾年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也就是說,當地百姓猜不著、摸不透的秦王避暑洞,才是梁孝王真正的大墓。而他右側的梁后園,正是他的王后李后墓。1992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商丘地區文物工作隊、永城市文管會聯合對保安山主峰的梁孝王墓進行了徹底的清查。
李俊山:正好對著墓口,這個墓以前一直它是暴露在外面的,估計是在曹兵盜掘后,墓口就敞著了。
解說:梁孝王墓東西總長95.8米,南北最寬處約32米,由墓道、前庭、車馬室、甬道、回廊、側室和角室構成。然而,隨著調查的不斷深入,另一個謎團令專家們費解,作為梁國鼎盛時期的一方諸侯王,梁孝王的陵寢怎么會比他的王后墓小那么多?結構又簡單那么多呢?在他結束生命,魂歸陵園的這段時間,是否發生了什么,讓這一切驟然改變?帶著疑問,考古隊果真發現了一個特殊的情況。
李俊山:前面這個耳室是全墓中面積最大的,得有100多個平方,這個耳室也有一些特殊之處,就是說這個墓的開頭你看那兒有一個很整齊的一個角,本身在鑿制這個墓的時候,應該是先把它琢制好了,原來就是那么大一個室。
漢梁孝王英年早逝陵寢倉促收尾規格奇特
解說:公元前144年,漢景帝中元六年六月,梁孝王英年忿忿而終,陵墓修建工程因此倉促收尾。專家推測,或許正因為如此,孝王陵的右耳室才會形制奇特,超乎規格的大。
李俊山:由于梁孝王就是暴病而亡,后面的墓室來不及再刻琢了,所以說把這前面的耳室進行擴大,擴大把它很多的金銀財寶或者是陪葬的器物各種東西能夠容納進去,為了能多放一些并且還分了層,現在可以看到整個耳室,整個墓室里面是面積最大。
解說:這樣一來,梁孝王墓最大的謎團已經破解,由于暴斃而亡,倉促收尾的梁孝王墓比他的王后墓小,就順利成章了。至此,保安山的這幾座西漢墓群最具代表性的大墓謎團似乎都已破解,2號墓墓主是梁孝王的王后李后。按照墓前出土錢窖的推斷,柿園壁畫墓也確是梁孝王長子,共王劉買之墓。那么,考古專家分析考證后,就只剩下一個尚未解決的疑問了。在王后墓甬道的右側,一條特殊甬道伸展出來,這又是做什么的呢?經過多方分析,專家們做出了這樣的推測。
梁孝王與王后夫妻情深陵墓中修“相思道”
李俊山:應該是表示著梁孝王和這個王后他們在地下相會的一條通道。
解說:那么,走到甬道的盡頭發現,這條與梁孝王地下相聚的相思道為什么也是未完的工程呢?
李俊山:因為這個盡管是李王后后來又多活了幾十年,但是李王后也不是正常死亡。這其中還有一段故事。就是說到這個梁王臨死的時候有一個心愛的礨樽囑咐這個李王后說其他財務任意別人挑撿,送給別人都行,但是這一段礨樽你千萬要保存好,誰也不要送,到了梁孝王的孫子,平王劉襄的時候,任王后因為侍寵驕傲,聽說她奶奶有這樣一個礨樽寶物她就想得到手,因為她奶奶不給她看,所以任王后對她奶奶就不孝敬,不孝敬并且把她奶奶的,因為梁孝王死的早,估計她當時這個奶奶也就是在三十多歲吧,把他奶奶在后宮中耐不得寂寞,有一些風流事給她宣傳出去了,并且傳的一直傳到長安連皇帝那都是滿城風雨,都知道這個事了,治的她奶奶非常沒有面子,也非常見不得人,生氣,氣成一場大病,不久就死了,死了以后任王后也不給她發喪,也不去哭她,不進行祭祀,后來這個事傳到漢武帝耳朵里了,漢武帝氣的就是說下圣旨把任王后斬首示眾,然后削梁國七城,縮小它的國土面積,以此懲罰。
解說:被漢武帝削減了8個城池的梁國從此一蹶不振。直至公元9年,最后一任梁王劉音被王莽貶黜。次年,歷經212年的梁國終于在歷史的長河中畫上了句號,從劉武在此中興梁國時算起,先后有12位梁王和他們的眷屬葬在芒碭山,而他們身下的這片豫東平原的東部門戶,正在以一種歷史的脈絡和質感,記錄著他們曾經的故事。【原標題:文化大觀園 商丘永城墓葬群揭秘帝王夢碎后離奇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