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打撈”河南博物院塵封歷史

2013/11/16 15:29:09 點擊數: 【字體:

 日前,為期半年的河南博物院陳列調整基本結束,西翼樓的《佛教造像藝術》和《世俗石刻藝術》兩個展覽合并為一,東翼樓的《中原豐碑》陳列遷于西翼樓。今后,東翼樓展廳將舉辦臨時展覽,而《逐鹿中原——兩周中原列國文物瑰寶展》則是河南博物院調整后向社會推出的第一臺“大戲”,“大戲”的主角是“文王崛起,武王克商”,主線是轟轟烈烈的西周、東周八百年偉業。

  適逢河南博物院建院75周年,會聚晉、冀、鄂、皖、豫五省文物精粹,再現兩周時代中原列國繽紛文化,當為今日民族文化之創新提供一份借鑒,幾許啟迪。

  其實,河南博物院就是在借鑒與啟迪中誕生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齊康踏遍河南的名勝古跡,在登封古觀星臺找到了天地間飄蕩的超然靈感,設計出傲然坐落于鄭州農業路的河南博物院——“紫荊山的館舍畢竟是‘大躍進’年代突擊興建專門用于展示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展覽館,其建筑規模、內部設施等都不適應博物館的要求。尤其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主體建筑嚴重下沉,墻體破裂,屋頂漏雨,雖多次整修,但還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確保文物安全,許多稀世珍品只好放在庫房里收藏起來,代之而展的是惟妙惟肖的復制品。而根據有關規定,凡展出的復制品都必須注明,觀者一看便知其‘假’……”河南博物院研究員周到說到此處,不勝唏噓。

  在此背景下,1991年,國家有關部門與河南省決定共同投資在鄭州建設一座國家級博物館——河南博物院。但上世紀90年代初正逢全國基本建設高潮,各設計單位“活”滿為“患”,別說招標,就連委托設計,都沒人愿意承擔。

  正當河南博物院一籌莫展之際,中國科學院院士、法國建筑科學院外籍院士、東南大學教授齊康卻出人意料地表示愿意承擔河南博物院的方案設計,不過他希望基礎施工的設計能由河南地方設計單位承擔。

  齊康院士的代表作有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他之所以愿意把河南博物院的活兒攬下來,是出于報恩之心。齊先生是我國建筑界的老前輩楊庭寶的弟子,楊庭寶與梁思成齊名,在建筑界向有“南楊北梁”之譽,而楊庭寶就是我們河南南陽人。楊庭寶與梁思成均畢業于美國賓大建筑學院,他于1926年設計的天津中原公司大樓(今多倫道與和平路口的百貨大樓),被盛贊為“中國人自己設計的建筑奇跡”,至今仍是天津市的城標。

  為設計河南博物院,齊院士思索用什么樣的建筑形式才能充分體現中原文化的特點,怎樣才能把中原文化的特點與現代風格完美地結合起來。

  當他置身登封古觀星臺時,頓感如此宏偉的建筑,如此博大的氣勢,不正是他在苦苦尋覓的中原之氣嗎?在這種浩浩黃河與悠悠文化結合而生成的中原之氣的激發下,齊先生揮筆繪就了凝聚中原霸氣的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主體展館呈金字塔形,整體建筑共有九座,采取中國傳統建筑中心對稱布局,有九鼎定中原的寓意。它具有東西南北四正向的定位,其四角由四根斜梁互撐,可為四維,整體而論,構成四面八方,體現出易經八卦的特質;金字塔頂,指向北中天,象征中原乃地心天中;金字塔形主體展館與靈寶黃帝陵、鄭州商代小雙橋遺址中的祭壇十分相像。河南博物院融民族風格、地方特點、時代神韻于一體,成就了不可爭奪的中原之氣。

  “再也不怕文物被盜了,這樣的設計,就是江洋大盜進得來,也休想出去。在向公眾開放前,我們專家組試過,你這廂剛拿出香煙想抽,那邊廣播就吆喝你了,你無論藏在哪個角落,都休想逃過電子眼的監視。”周到說。

  “對職工抽煙的懲罰,河南博物院也許創造了個河南之最。”丁福利副院長說,“這兒沒有警告、罰款這一說,只要發現抽煙,立即開除。”

  一切都在追求完美。《河南古代文化之光》基本陳列本來是想從史前一直延續到明清的,但專家說“虎頭蛇尾”,所以這個陳列到宋元戛然而止。

  “博物館是幸存下來的文物的最后歸宿”。而一座真正的博物館往往要歷經百年積淀,沒有一定量的館藏,沒有著名的鎮館之寶,從傳統角度看,不能稱之為博物館,可以說“上百年才可能造就一座真正的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經70多年的積累,館藏文物達10多萬件,文物精品多多,如鄭州大河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彩陶、鄭州窯藏青銅器、淅川下寺出土的楚國青銅器、平頂山應國墓地出土的銅器、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銅器、扶溝出土的楚國金銀幣、洛陽唐三彩、汝瓷、鈞瓷等。

  在河南博物院的展品中,有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用鶴鳥肢骨所制的骨笛,長20厘米、口徑1厘米,一側鉆有7個形音孔,每孔間距基本相等,其中在6孔與7孔之間靠近7孔處另鉆一調音小孔。賈湖骨笛的出土,改寫了中國古代音樂史。

  但誰能吹響8000年前的賈湖骨笛?難道它被發掘出土,再次和世人見面的方式,就應該是靜靜地躺在玻璃柜的燈光下,連同它飄逝的音樂,永遠沉睡不醒?

  “把古樂復活,讓現代人和古代對話。”作為文物陳列與博物館功能的一種延伸與探索,2000年河南博物院研究員李宏等策劃組建了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藝術團。

  經過探索,音色明亮、古樸,有著原始風格的古樂之聲已經從賈湖骨笛“散入”現代人的耳鼓。“它有兩個八度的音域,并且音域內半音階齊全。這意味著賈湖骨笛不僅能夠演奏中原傳統的五聲或七聲調式的樂曲,而且能夠演奏富含變化音的少數民族或外國的樂曲。”李宏說,“這種實踐,讓我們清楚了賈湖骨笛在音樂文化中所具有的意義。賈湖骨笛已經具備七音階甚至變化音級,而與之同時期的其他旋律樂器卻處于三聲以內的音域范圍,而七音階的產生,無疑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而我們的實踐,強烈沖擊了曾經認定的傳統音樂以五聲為主干的觀點,也讓我們折服于史前先民那不可思議的創造力!”

  不只是復活了賈湖骨笛,現在復活的音樂文物還有打擊樂器(編鐘、鼓)、吹管樂器(塤、石排簫)、絲弦樂器(瑟、箏)等,它們保持了傳統音樂中“八音”的奇特配置,并從古代樂譜中整理編配了有著濃厚中原特色的古曲,演奏人員的服飾和發型也來源于出土的文物。“每一個項目都是一個科學嚴肅的課題,每一步探索都是一次全新的嘗試,每一種復原都連接著久遠的歷史文化背景。”李宏說。

  在音樂文物復原與研究的基礎上,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藝術團將有形文化遺產與無形文化遺產融會在一起,用傳統文化因素創造出一個“逝去的存在”,它的這種形象化、立體化的博物館陳列形式,“在全國開了先河”。

  如今的河南博物院步入了它的黃金時代,但輝煌的背后卻有著75年的艱辛跋涉。明天我們將把目光投向開封,回眸河南博物院由簡陋走向現代、由初創走向輝煌的歷程。

  請看河南博物院系列之二《于動蕩處化傳奇身》。

  20世紀30年代,河南博物館就曾得到這樣的贊譽:統中國博物館所藏物品,從價值而論,除故宮博物院外,河南博物館堪居第二之位置。

  但這“第二之位置”猶如流星在空中閃過: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河南博物館的文物大都被運至重慶保存,1949年這批文物又大都被國民黨政府運往臺灣,而河南博物館存留于開封的銅器、鐵器,在日本占領開封后,又大都下落不明。

  歷經如此浩劫,至解放前夕,河南博物館已元氣大傷,這個20世紀30年代的文物大館,幾乎走到了名存實亡的邊緣。

  開封三勝街似乎并不是一條“與時俱進”著的街道,許是“歷史的負擔”——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館曾幾易其名,本文一般情況下采用現名河南博物院,有時也用河南博物館等)在三勝街曾經有過的輝煌把它壓迫得難以跟上時代的腳步。

  在開封這個把東京夢華、都市喧囂、小城故事與鄉鎮風貌“燴”在一塊兒的奇特城市,三勝街體現的鄉鎮色彩濃厚得難以化開。“三勝街就在前面,不能行車,你只好走著去找三勝街上的河南博物館(舊址)了。”出租車司機用手指指三勝街的方向,對記者說。

  站在2003年春夏之交的時間坐標上,記者很難想象眼前這充斥著菜攤子、小賣部等的三勝街,就是舊照片上那干凈而寬敞,欄桿把門、石獅子把門、軍人把門,唯恐生出什么是非來的河南博物院的所在。

  行走在三勝街上,費了好大工夫,記者才打聽到“新貌換舊顏”的河南博物院的舊址——門前是賣瓜子和水果的地攤,進了院子,穿過泥濘的黃土路,記者看到原來的河南博物院展廳已經被分割成一個個小的空間,改造成為家屬院,而在這兒見縫插針地蓋起的歪歪斜斜的平房,更渲染著它的零亂,很像一個不怎么樣的都市村莊。

  “博物館被分成了家屬區和辦公區兩部分,這兒也就是博物院展廳部分,住的是開封市文化系統的部分職工,而博物院文物倉庫被開封市豫劇團占著,要進去看的話,得繞道后街。”住在這里的劉先生說。

  記者繞了一圈,始知開封河南博物館的“宏大規模”——雖不及現今位于鄭州農業路上的河南博物院,但與鄭州紫荊山的河南省博物館舊址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開封市豫劇團看門的,是一個正在洗衣服的老人,而看門的一條黃狗,很不友好地狂吠著,極力想掙脫枷鎖撲向記者。說明來意后,老人說:“團里的人都下鄉演出了,里面沒人,你要進去看就去看吧!”

  昔日的文物倉庫是今日開封市豫劇團的辦公與排演之所,看起來是個很美的歐式建筑,高高大大的,但卻受了中國四合院建筑的影響,有個很大的天井。幾乎所有的屋內都空蕩蕩的,看不到任何東西。樓道內的地板是木質的,踩上去咯吱之聲連綿不絕。

  在連綿不絕的咯吱聲中,河南博物院研究員李宏說:“要談河南博物院,得先說新鄭的鄭公大墓,‘先有鄭公大墓,后有河南博物院’,1927年創辦河南博物院的目的,就是安頓1923年在新鄭出土的鄭公大墓的青銅器。”

  看來話還得從新鄭縣紳李銳發現鄭公大墓說起。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省政府門戶網站 2006-08-11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禹王臺下話古今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