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子路臨死正冠的貴族風度

2014/5/30 9:27:55 點擊數: 【字體:



    春秋時代的戰爭規則,其實就是中世紀歐洲的“騎士精神”。 

    歐洲騎士的行為準則是:不傷害俘虜,不攻擊未披掛整齊的騎士。不攻擊非戰斗人員,如婦女、兒童、商人、農民、教士等。這豈不正是“宋襄公精神”?可惜的是,相當多的中國人崇拜騎士精神,卻很少有人意識到它是“宋襄公主義”的歐洲版。

    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個故事是子路正冠。 

    說的是孔子的弟子子路,在戰爭中陣亡,臨死前還不忘系好被對手砍斷的帽纓,正冠而死。重視儀表、重視細節,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教養。子路在敵人的刀鋒下系好帽纓,體現了貴族式的在死亡面前的從容不迫。 

    西方的貴族社會也能找到相同的例子。法國大革命高峰的時候,路易十六和皇后都被送上了斷頭臺。皇后上斷頭臺的那一刻,不小心踩到了劊子手的腳,留下了在人間的最后一句話----優雅的一個道歉:“對不起,先生。” 

    正如這位皇后的下意識反應一樣,“貴族文化”的首要特質就是優雅。子路的最后一個動作,不叫迂腐,叫教養,叫貴族風度。 

    另外一個故事,今天的讀者讀起來可能感覺更奇怪。 

    鄢陵之戰中,晉國將軍韓厥打敗了鄭國的君主鄭伯。鄭伯乘車逃走。為韓厥駕車的馭手杜溷羅說:“趕快追。他的御者左顧右盼,心不在焉。很快就能追上。”韓厥卻說:“算了吧。不能再次羞辱國君了。”他命令馭手調轉車頭,放過了鄭伯一命。 

    這個故事反映了貴族社會的一個重要信條,即對對方的君主保持尊重。歐洲政治中也有類似的傳統,那就是做過國王的人即使被從王位上推下來,也會受到必要的禮遇。這是騎士精神的表現之一。因此,歐洲權力斗爭中的失敗者鮮有被處死的例子。人們無法容忍一個國王殺掉另一個國王。他們不是不知道養虎遺患的道理,只是不愿破壞自己的騎士風度。 

    春秋時代的戰爭中,還有許多有趣的插曲。比如發生在楚國與晉國的另一次戰爭“之戰”中的一個畫面。那場戰爭中,晉國被打得大敗,在逃跑時,晉國的許多戰車陷入泥坑,狼狽不堪。楚國士兵不但不乘機追殺,反而還跑上前教晉車如何抽去車前橫木,以便沖出陷坑。晉軍脫離困境后,回頭對楚軍開玩笑說:“吾不如大國之數奔也。”意思是,還是你們逃跑有經驗啊! 

    這種“可笑”的場景在中世紀歐洲貴族的王位之爭中也常能看到。 

    1135年亨利一世去世,他的外孫亨利二世和外甥斯蒂芬都認為自己有權繼承英國王位,斯蒂芬搶先一步登上了王位,亨利二世不服,因此領兵前來爭奪王位。 

    在第一次王位爭奪戰中,年僅十四歲的亨利二世經驗不足,準備不充分,還沒開戰軍隊就沒有了糧餉,陷入饑餓,困窘之下,他居然向敵人斯蒂芬請求支援。而斯蒂芬呢,竟然慷慨解囊,借錢讓亨利二世把饑餓的雇傭軍打發回家,第一次戰爭就這樣可笑地不了了之。 

    數年之后,亨利二世羽翼已豐,卷土重來,雙方再次展開大戰,這次亨利二世很快取得勝利,斯蒂芬俯首投降。然而,雙方談判后達成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雙方約定,斯蒂芬繼續做英國國王,但要宣布亨利二世為繼承人。 

    這些故事反映出,貴族間的戰爭一般不以殺戮和徹底征服為目的,只為分出勝負。戰爭一般點到為止,給對方留足面子。在戰場上,大家是敵人,下了戰場,大家仍然是朋友。

(原標題:子路臨死正冠的貴族風度)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瞭望東方周刊(2014-05-08)
0
下一條:子路請禱上一條:風雅神秘嶕峣山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