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出現于明末清初,歷史悠久,是中國傳統武術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之一,與太極、八卦并稱為我國三大內家拳。形意拳以其獨特的技法,霸氣的勁力,古樸而簡單的招式名震中外。
李思祥,河南新鄉市人,中國武術協會會員、形意拳(國際)大聯盟總會理事會理事、形意拳(國際)大聯盟新鄉會長、中華民間傳統武術聯盟副主席、中華民間傳統武術聯盟河南新鄉分會主席、河南新鄉內家拳法研究會會長、形意拳第六代傳人、傅式形意拳第三代傳人。上世紀60年代拜我國著名形意拳大師傅劍秋的高徒王青山為師,學習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及各種器械,對內家拳有獨到的理解與體會。在國內、國際武術大賽中多次獲得金獎。
自幼習武 扎根形意拳
李思祥自幼體弱多病,15歲時,想要通過練習武術來強身健體,就拜當時新鄉的形意拳名家王青山先生為師,習練形意拳,成為了王青山先生的得意傳人,傾囊相授。李思祥在跟隨師傅習練形意拳的過程中,不怕吃苦,認真踏實,嚴格訓練,用拳法一遍遍磨練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不懈,不僅強健了他自己的體魄,也盡得其師王青山先生的拳法精髓。
李思祥的師傅王青山(1905年—1997年),師承傅劍秋,得其真傳,曾任河南新鄉市武術協會會長,河南省陳氏太極拳顧問,陜西省武術散打高級顧問。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形意拳的傳承和發展,培養了無數徒弟,遍及全國各地海內外。談及師傅王青山,李思祥的語氣十分尊重,他和師傅擁有很深的情感。回憶起與師傅學武的往事,李思祥說:“我從小就跟著他練形意拳,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猶如昨日,總能浮現在眼前。”
王青山師承傅劍秋。傅劍秋(1880年—1954年),原名傅長榮,天津寧河縣蘆臺鎮人。少年從師尚會川學少林拳,又從師申萬林學內家拳,28歲進京投師單刀李存義得真傳,熔形意八卦太極于一身,一生授徒祖國大江南北。在東北傅師曾力挫日本柔道大力士小佐次郎,而名揚東北三省,被張作霖聘為護衛長兼“奉天講武堂”總教官,少帥張學良、張學成及胡光弟、胡之通等,東北高級將領都曾跟傅學習武藝。1927年,傅劍秋來到武當山,與徐本善道長結為摯友,相互研習切磋,他不僅掌握了乾坤球、玄武棍等武當擊技,也把形意拳傳入武當。徐本善道長說:“傅劍秋的到來,是形意拳上了武當山。”形意拳術傳入了武術圣地武當山,傅劍秋功不可沒,功在當代,名垂千古。
李思祥作為形意拳第六代傳人、“傅式形意拳”第三代傳人,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在李思祥習練形意拳六十余年里,他專研形意拳一技,功夫深厚,目前已成為新鄉形意拳的代表人物。在國內的形意拳大賽中,李思祥每次參加都技驚四座,他以正統和純厚的拳法功力,多次奪得榮譽。
2014年4月,在河南省“百泉藥都杯”傳統武術分站賽(輝縣站),分別榮獲男子D組傳統短器械類(劍術)一等獎;男子D組傳統長拳一類一等獎。
2014年5月,在全國傳統武術比賽中,分別榮獲男子E組器械劍術三等獎;男子E組形意心意一等獎。
2014年7月,在第四屆“金沂蒙•廣星”杯北京國際武術文化交流大會上,分別榮獲男子M組楊氏太極拳項目第一名;男子M組形意拳項目第一名;男子M組形意劍項目第一名。
2014年8月,在首屆武動中原武術跆拳道比賽活動中,被評為“優秀教練員”榮譽稱號。并在比賽活動中,分別榮獲一類拳項目老年組金獎;太極拳項目男子老年組金獎;太極短器械項目老年組金獎。
2014年10月,在第十屆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上,分別榮獲男子E組其他拳術一等獎;男子E組其他器械三等獎。
2017年,在第二屆形意拳(國際)聯盟演武交流大會上,榮獲“最佳表演獎”。
2018年,在第三屆形意拳國際大聯盟峨眉山演武交流大會上,榮獲“最佳表演獎”。
2019年,在第四屆形意拳大聯盟演武交流大會上,榮獲“金獎”。
2024年7月,在“科星太極杯”展演大會中,他憑借精湛的技藝和對傳統武術的深刻理解與傳承,展現了極高的武術素養和精神風貌,榮獲“優秀武術傳承人”和“武術名家”榮譽稱號。并在“科星太極杯”全國傳統武術及太極拳百派名師名家技術交流展演大會武術表演中,榮獲“表演金獎”。
如今,李思祥早已把各種獎項和名譽看淡。只每日堅持習練,專心教授徒弟,大部分時間都在致力于形意拳的繼承和發展,只為把中國傳統武術之精華傳承下去。他說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把形意拳傳承下去,使更多人受益,讓更多人得到健康。”
弘揚武術文化 展示形意風采
千百年來,武術被作為強身健體,伸張正義的民族精神象征,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寶貴文化遺產。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武術文化,讓形意拳能夠在中原大地延續、傳承和發揚光大,李思祥經常往返于新鄉與鄭州兩地,傳授教學。他說:“中國的傳統武術,兼具實戰和健身養生的功能,練習形意拳,不僅能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強健體魄,還能在遇到危險時一招制敵,起到防身效果。形意拳傳到我這,我就有責任把形意拳發揚光大,使更多人受益。”
形意拳雖然歷史悠久,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它的攻擊實戰功能逐漸淡化,開始向著健身養生的方向靠攏。
李思祥說:“形意拳暗含修身養性之道,具有開發潛能,益壽延年,強身自衛等功能。形意拳把拳與人的五行相結合,注重內外兼修,長期練習拳法,可以使人氣血暢通,神清氣爽,達到祛病健身的功效。”
形意拳講究“象其形,取其意”。此拳法以三體式為基本樁法,以五行拳、十二形拳為基本拳法。五行拳是形意拳的基本套路,即劈拳、鉆拳、崩拳、炮拳、橫拳,它的設計正是源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論。劈拳屬金,對應五臟里的“肺”;鉆拳屬木,對應五臟里的“肝”;崩拳屬水,對應五臟里的“腎”;炮拳屬火,對應五臟里的“心”;橫拳屬土,對應五臟里的“脾”。練習五行拳時,要按照五行生克制化規律,來加以運用和健身,才能達到調和陰陽,鍛煉筋骨,疏通氣血,增加腑臟活動的效果。
李思祥說:“形意拳有‘半步崩拳打天下’的美譽。”崩拳似箭,出拳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擊對手的要害。崩拳是以人體軀干、背部、肩膀和上肢爆發出的最大力量,形成一股“勁”,用最大力量的重拳,來打擊對手的要害。崩拳也憑借這種橫掃一切的技擊風格威震武林。
形意拳是一種內外雙修的優秀拳術。打法多直行直進,走亦打,打亦走,無任何花俏招法。形意拳講究“拳功”并練,拳械一體,不僅注重技擊功能,同時也注重養生功能。李思祥說:“在練習形意拳時,要做到簡賅無華,動靜相隨,內外相和。”
只見他在演示形意拳時,身藏其勁,目聚神光,其一招一式皆渾然天成,達到氣盈、勁足、神威的目的。在閃轉騰挪之間,其拳法內勁充盈,氣勢宏偉,博大精深,盡顯形意之精髓。
李思祥說:“形意拳,具有老少皆宜,易于學練的特點。”特別是形意拳兼具防身養生的效果,更具有獨特的魅力。通過形意拳的練習,也能更了解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
注重傳承 潛心教授
李思祥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收徒,從那時到現在,他都是不收取任何費用。2009年退休之后,他更是把全副身心投入到形意拳的教授與傳播之中。十幾年來,無論春夏秋冬,無論雨雪風霜,一直往返于新鄉和鄭州兩地專門教授形意拳。只要徒弟們需要指導,他都立刻趕赴過去,把自己的一身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們。他的徒弟有下到幾歲孩童,上到幾十歲的中老年人,在他教授過程中,他都用心護佑,竭盡其能,傾囊相授。
李思祥說:“傳承形意拳是我的責任,我收徒傳授形意拳,就是想把中國傳統的武術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李思祥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形意拳,不僅教授徒弟豐富的實踐經驗,還教導徒弟要重視道德修養,從而達到內外兼修的效果,正所謂“內外兼修,方得大成”。李思祥的眾多徒弟也在他的教授下,在國際、國內的形意拳賽事中榮獲多項大獎。
這次見到李思祥,他正在鄭州教授他的徒弟孟國勇練習形意拳,孟國勇是李思祥在鄭州收的大徒弟。目前在鄭州跟著李思祥學習的形意拳徒弟還有梁永香、劉學智、段林楠、李倫等人,他們都在其師傅李思祥的教授下,掌握了形意拳的拳法,了解到中國傳統武術的神韻與內涵。
孟國勇也始終牢記師傅的教導,認真練習,不怕磨難,用心做好形意拳的傳承人。孟國勇說:“從開始練拳開始,師傅李思祥就常年來教拳練習,風雨無阻。我是50歲開始練拳的,當時因為有病,我嘗試練習形意拳,結果效果很好,從此就是就停不下來了”孟國勇回憶起以前的經歷,說形意拳和他有不解之緣。“練形意拳讓人對很多事情不急不躁,心態平和,不爭不吵。”深有感觸,性格由懦弱到樂觀開朗。
孟國勇說,他感謝形意拳治好了他的病,形意拳有健身、防身的功能,他愿意更多的人受益,誰愿學他都免費愿意教,在人民公園,五龍口社區免費教拳,民強側國強。孟國勇令大家心服的是他的熱心、耐心和細心。“練拳要持之以恒,我是這么要求大家的,我自己肯定要以身作則。”教拳時,孟國勇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對每一個動作進行細化分解,不厭其煩地反復演示、講解。形意拳需要安靜地去練、去思考,從一遍遍練習的過程中有所體悟。但是現在青年人的壓力太大了,升學、就業、家庭等重擔壓在他們肩上,怎么能專心練拳呢?”孟國勇的話中帶著無奈,“形意拳需要一代代傳人不斷領悟,提煉精華,剔除糟粕,這樣才能使形意拳發展得越來越好”。
而李思祥的另一個徒弟梁永香的拜師故事,也可謂有緣分。李思祥說,在2009年的夏天,他正在公園跑步,突然打羽毛球的一個女士接球中一個踉蹌,他快步上前扶住了她。師徒的緣分就此結下。2010年,發現她跟著陳氏太極拳傳人陳慶州的徒弟在學習陳氏太極拳,經過了解,發現她是一個很能堅持的人,且進步很快。在2011年的時候,拳架已經打得很好了。在一次拳友邀請聚餐中,緣分讓他們再次相遇。在交談中,逐漸了解到她對武術的熱愛,在拳友的引薦下傳授給她了武當劍。在此期間,她經常暗地里看我們練拳,弟子沒學會的東西她竟然看會了不少。就這樣時間來到2013年,又一次拳友聚會,緣分讓李思祥再次和他們夫妻二人相聚。她先生敬酒時,問他愿不愿意收他愛人為徒?這時候,李思祥已經暗地觀察她三年,無論人品、素質、修養,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都滿足了弟子的要求。如此水到渠成,梁永香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傅式形意門的傳承人。目前代師傳藝十幾年,和師傅李思祥一起培養出很多優秀的弟子,為形意拳的發揚光大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為了形意拳的傳承發展,作為形意拳傳人的李思祥無怨無悔,不改初衷。在傳承、弘揚“形意拳”這項文化遺產的道路上從未停下腳步。李思祥說:“形意拳是中國傳統文化里優秀的武術,無論男女老少,皆可練習。希望大家能認識形意拳,喜愛形意拳,把形意拳傳播開來,讓更多的人受益,我覺得這也是一種責任。”
傳統武術是在我國五千年的文化傳統中孕育產生的,不僅是一種運動項目,還是我們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李思祥說:“作為形意拳的傳人,我有責任把這項文化遺產精心守護好,傳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