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家族中頻出讀書人相對應,葉氏家族還前后出了十多個上《縣志》的節婦。
這讓我想起鞏義的康百萬家族,要求婦女“三從四德”,家教極嚴。這是典型的豫商,典型的河南士紳。
相比之下,晉商長期在外,婚姻不幸。徽商燈紅酒綠,多納妻妾。
廩生葉海榮“盡瘁桑梓”
葉海榮是葉家十二代,曾是一號院堂樓院主人。
葉海榮六歲入蒙學,十六歲在歲科兩試中名列一等前列,補為廩生(郡縣按時發放銀子糧食補助生活的秀才)。從1889年到1934年,國民黨推行保甲制以前的三四十年中,商水縣西域首事,一直都是葉海榮。
域首事葉海榮定期召集轄區內社首、鄉提、地保開會,議事都在自家一號院大廳院。由于縣西面積大,縱橫近百里,每次開會三至五日不等,吃住由葉海榮安排。
域首事葉海榮還負責調解民事,內容多是村際糾紛,諸如田地、排水、溝渠、堤堰、械斗、墳塋等。
審案時,葉海榮坐大廳院主樓前廊聽訴,原告在東廂房陳述,被告在西廂房答辯,旁聽者站在院里,三訴定案。敗訴者處罰有:賠禮道歉、包工養傷、擺酒講和等。不服判可上告縣府。當時民風,不愿“見官三分災”,一般都會息訴寧人。
為表彰葉海榮熱心公務,他六十歲時,商水縣長送“盡瘁桑梓”匾,鄉里送“敦親厚鄰”匾。
葉海榮一生,承擔了典型中國士紳的責任義務,在家族中與地方上,威望素著。上世紀三十年代,在莊園內過世。
葉氏聯姻 講究門當戶對
中國士紳“依靠盤根錯節的關系網絡,成為地方上的實際控制者”。鞏義康百萬家族“結交的親戚,全是附近有名望、有權勢的士紳”。商水縣葉氏家族,也特別講究門當戶對,通過聯姻,保護和擴張自己的勢力。葉氏莊園最后兩代主人葉海榮與葉炳旭的婚姻,就是明顯例證。
葉海榮十八歲時,經翰林院庶吉士陳善同保媒,與臨潁縣陳村陳星聚之女定下婚約。
陳星聚,字耀堂,河南臨潁縣臺陳鄉陳村人,清朝光緒年間率臺灣人民抵御法國侵略者,取得臺北保衛戰勝利,是民族英雄。他曾長期在福建、臺灣任職,是臺北首任知府。他逝世后,臺北人聯名奏請清政府,追封他為三品道臺。
葉陳氏生于福建,五歲隨父赴臺,十八歲從臺北發嫁。三寸金蓮,荊釵羅衫,與中原人打扮無別。只是一口閩南口音,被商水人稱為“南蠻子”。
葉陳氏陪嫁中有不少竹席、攀藤春凳、阿里山草帽等臺灣特產。葉陳氏識文斷字,能背四書能記賬,會踢毽子,三寸金蓮跳起打蹦子,繡衫羅裙,花團錦簇。她性格豪放,有臺灣山民風。葉陳氏生子葉如留,多才多藝。
同治四年(1865年),捻軍襲商水,葉海榮任鄧城寨主,與夫人共同抗擊捻軍賴文光部,取得勝利。
光緒三年(1877年)五月大疫,六月蝗蟲吃了幾遍莊稼,葉海榮夫婦在葉氏莊園外設粥棚數月,還捐錢三百緡,修引水壩一座,造福鄉里。
葉家第十三代葉炳旭,為葉海榮養子,是一號院二廳院主人,人稱“末代莊主”。
葉炳旭,字昂甫,生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成年后,他與鄰邑項城縣袁張營村袁勉堂之女袁河清結婚。袁勉堂為袁世凱堂兄,原系清太醫院御醫,正五品。袁世凱做了民國總統后,聘袁勉堂為“總統府國醫顧問”,故商水百姓都稱葉炳旭“郡馬”。
葉炳旭六歲發蒙,得堂祖父葉星聚指教。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二期炮科,次年改考北平警官大學。1930年,畢業返鄉,公舉為鄧城寨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