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周口 >> 當代周口 >> 真中河南人 >> 瀏覽周口

河南人在北京“搓背哥”王剛:不妄想鑄就踏實人生

2013/4/16 11:48:46 點擊數: 【字體:

  從澡堂搓背起步,到年營業額3000萬的公司掌門,再到把免費電影送給外來務工者的公益人士。“80后”王剛的人生三級跳,跌宕起伏,演繹了中原版林書豪的勵志故事。

  □東方今報特派北京記者 奚春山/文 通訊員 于宙 楊永特派北京記者 沈祥/圖

  【人物檔案】

  王剛:1980年出生于河南周口項城南頓鎮,大學畢業后,從搓澡工起步,2006年創辦北京華夏德安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開始為在京務工人員免費送電影。

  ●搓背師傅中的“頭牌”

  作為北京一家企業的負責人,王剛有了一個著名的綽號:“搓背哥”。 這個綽號,來自于3月3日的在京豫籍人員座談會,座談會上,王剛說起了一段往事。

  10年前,在鄭州大學畢業后找不到工作,在一家澡堂當起了搓背工,搓一個背掙2塊錢。

  當時王剛的工號是6號,客人都覺得他搓得好。于是王剛成了搓背師傅中的頭牌,很多客人排隊等他搓。因為搓背認識了一個朋友,把他從鄭州帶到了北京。

  借助媒體的傳播,王剛成了有名的“搓背哥”。

  能成為搓背工中的頭牌,靠的是技術和服務。

  “人的大腿上有膽經、腎經、膀胱經等幾條大經絡,用適當的力度摩擦這些經絡,有助于身體健康,好的搓背師傅的一次搓背相當于一次保健。”10年了,搓背哥仍忘不了自己的技術。而王剛搓背不僅技術好,而且服務好。每次搓完正面、背面,他會分別給客人遞上一杯水。

  4月20日,王剛感受了別人的搓背服務。結果是搓背哥不僅沒把水送到嘴邊,還搓得王剛大腿內側的皮膚上有了紅印子。

  ●搓出了一家高科技公司

  如果不是有那段搓背的經歷,王剛今天可能也成不了公司的掌門。

  一位總是找他搓背的客人,聽說他是大學畢業生,非常吃驚,勸他說,小伙子,是鷹就不吃鳥食,你應該到北京闖蕩。

  這位客人把王剛變成了自己北京公司的業務員,王剛也確實顯現出鷹的素質,他用兩年半時間,做到了這家公司的副總經理,負責管理四家分公司。

  在積累了豐富的市場經驗后,2006年,王剛創辦北京華夏德安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專注于氣體傳感安全探測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

  “做到多大規模了?”在3月3日的座談會上,盧展工書記這樣問王剛。

  “現在每年的營業額在3000萬元以上,注冊資本1000萬元。”王剛說。

  “好!從搓背開始,10年3000萬,爭取再用10年,達到30億!”盧展工親切鼓勵這位32歲的小伙子。

  王剛最得意的是,自己公司的服務讓客戶們很滿意。當公司碰到資金上的暫時困難時,一個電話過去,客戶會多打一些款或提前付款。

  ●情系同鄉的“免費電影”

  2009年初,王剛聽朋友說北京有個河南“傻子”李高峰。見面后,王剛發現他們是周口同鄉。

  在王剛跟著李高峰做了幾次好事后,更加了解了李高峰這個人,于是,后來的王剛,也成了“傻子”。現在只要李高峰他們一個電話,王剛和自己的同事們都會放下手頭的事兒,前去做志愿者。

  而在王剛的介入下,李高峰在北京的公益之路也日漸拓寬。

  王剛公司的產品中有燃氣及有毒有害氣體報警器,李高峰和王剛給一些家庭上門做免費家政服務時,有時還會送上氣體報警器。至今,他們已累計送出了價值10萬余元產品和服務。

  在王剛的左手上,現在還殘留著一道白色的刀印,這是六歲時割麥子留下的傷口。頭頂著烈日,在田野上割麥子,幾歲的小王剛,一不留神,鐮刀割到了手,從此后,這個疤就一直跟著他。

  出身于農家的王剛深知農民之苦,看到那么多的河南農民背井離鄉,來到北京,一日三餐之余,連張50元的電影票都不舍得買。一些人閑暇之時賭博、看黃色錄像,個別人還走上了犯罪道路。他就想,“他們應該享受高尚的精神文化,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

  于是,才邁入小康的王剛,開拓了把文化送給在京務工人員的新公益模式。前年初,王剛買了放映機和車,免費放了幾十場露天電影,讓《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等一些革命題材影片,在北京走進了工棚,走到了社區,也把快樂,帶給了那些在京的務工人員。

  ●心懷家鄉的“宏大計劃”

  每放一場電影,成本在1000元。每次至少有300多人觀看,王剛覺得這樣不計產出的投入很劃算。

  然而,在王剛看來,“免費電影”的投入,只是一個“救急型”的文化幫扶,而要想從根本上幫助這些“鄉鄰”,必須要讓他們不僅從文化生活上“脫困”,還要在物質生活上有一個提升,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自然而然地享受到文化生活的飛躍。

  于是,另一個更宏大的計劃——幫助家鄉農民致富,又慢慢地在王剛心里醞釀。今年初,他聯合12個事業有成的朋友,成立了一個基層農業商會,他們的夢想,是把周口變成中國的第一個高新農業經濟特區,幫助家鄉農民生產出高品質的綠色農副產品,從而穩固他們的物質生活基礎。

  王剛的朋友,在內蒙古種植出生態土豆,被列入奧運特許供應商,農民種植的土豆按個賣,一個土豆相當于一個雞蛋的價格。當地農民靠種土豆致了富。

  王剛的設想是,通過大量資本的投入,讓中原的農民生產出綠色高品質農產品,獲得較高的回報,這是消除城鄉差別的發展模式。

  ■ 對話

  成功的人生要吃10年苦

  東方今報:我們的攝影記者捕捉到一個很有意思的鏡頭,3月3日,在座談會發言時,你挺了一下腰板,還潸然落淚,怎么解釋自己的下意識舉動?

  王剛:在盧書記的提倡下,農民工改稱外來務工人員,這個口號一提出來,我們的腰板自然就直起來了。而那天聽了盧書記的話后,我感到更有尊嚴了,同時也想起了農村生活的艱苦,就止不住掉淚了。

  東方今報:大學畢業后,為什么偏要選擇搓背作為職業的起點?

  王剛:在大學時,我每月都看《南風窗》、《財經》等雜志,在這些刊物報道的成功人物中,我發現了一個規律,中國絕大多數的成功人物,都吃過10年苦。而且做大事的人,往往從別人很看不起的不體面工作起步。在這些看似下賤的工作中,培養了服務他人的意識。

  東方今報:那么,你是否已吃了10年的苦了呢?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王剛:我9歲時就開始賺錢了,當時覺得干農活苦,就去賣冰糕,一天能賺6元錢,上大學時,我嘗試做生意,當時就是萬元戶了。不過,在大學快畢業時,我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挫折。2萬多元的進貨款還有1萬多元客戶打的欠條,在街上被搶了。

  因為沒有了欠條,我去要欠款時,很多賬就要不回來了。我最感動的是,在要賬過程中,碰到了一個很講信用的阿姨。那個阿姨看我拿不出欠條,問我,小伙子,說實話,你是不是把欠條弄丟了!我當時就流淚了,阿姨說,小伙子咱河南人是講信用的,不要緊,你的錢一分也不會少。

  拿著阿姨給的三千多元欠款,我熱淚盈眶,河南人是講信用的這句話,從此刻在了我心里。也從此明白了一個道理,和講信用的人做生意最安全。我開公司六年了,從來沒有發生過發貨了要不回來錢的問題,因為我講信用,對講信用的客戶,不給錢,我也敢發貨,對不講信用的人,再高的利潤也不做。

  東方今報:在你的車上放了兩本佛學書籍,開車時還聽佛樂,為什么對佛學有這么大的興趣?

  王剛:因為佛家講慈悲心,提倡要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佛學也提倡不妄想,這是在告誡人們不要獲取不該你得到的東西。

  ■ 點評

  從不體面的搓背到創辦高科技公司,再到送電影的公益人士,搓背哥步步為贏的人生三級跳,做出了河南人的精、氣、神,做出了自尊自強、忍辱負重的中原品質。

  點評人: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駐北京辦事處主任高保群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東方今報(2012-04-2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