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德聯安全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奮
【概略】高奮,周口市商水縣化河鄉任莊村人。上海德聯安全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這是集玻璃原片批發和加工生產建筑玻璃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司,擁有全套的鋼化、夾層、進口中空生產線,生產加工單片銫鉀防火玻璃、熱彎玻璃等各種安全玻璃。
【資料:單片銫鉀防火玻璃是一種具有防火功能的建筑外墻用幕墻或門窗玻璃。它在1000攝氏度的火焰中能保持80-120分鐘不炸裂,同樣的厚度,它的強度是浮法玻璃的6-12倍,是鋼化玻璃的1.5-3倍。上海德聯安全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研制的單片銫鉀防火玻璃已于2004年4月5日通過國家防火建筑材料監督檢驗中心安全性能檢查。上海博物館新館、國際會展中心、浦東世紀花園、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世紀之春、東新大廈、陜西大廈、華宏大廈等均用“德聯”的玻璃。】
2004年,德聯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在上海的加工規模達到5000萬元,貿易規模達4000多萬元。
2005年2月16日,高奮以2490萬元價格,全資收購周口的四五酒廠。收購后,高奮注入資金300多萬元,停產一年多的曲酒車間已恢復生產。
造福于人:他被稱為“黃埔軍校校長”
“高總回河南了,收購了四五酒廠后,他正在那里忙呢。”
當記者來到上海市楊浦區軍工路1436號德聯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時,沒見到總經理高奮。
接待我們的小伙子叫鄒述鳳,周口太康人。鄉音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小鄒說:“在我們廠上班的200多人,90%是河南人。別看我們人不多,可從這里走出去的,已經有幾百人,大部分都當了老板。我們廠被人們稱為上海玻璃行業的黃埔軍校呢。校長就是高總。”
說話間,高奮的妻子劉慧閣接著電話進了屋。我們接著話茬向她求證“黃埔軍校”是怎么回事,劉慧閣咯咯地笑個不停:“上海的同行都這么說,想想也真有點像這么回事。”她止住了笑,認真地說:“老高這人心眼兒好,他總盼著他的徒弟比他強。他經常說,‘徒弟們都起來了,我資金周轉不開時借錢總比向不認識的人好借吧?’”
說起有出息的徒弟,劉慧閣如數家珍:“原來在我們廠開車的安徽人小朱,2001年,老高資助他辦了個上海葉欣玻璃廠,去年光純利潤就是100多萬元。”“廠里原來的職工張滬生自己辦了個‘四兄弟玻璃廠’,在嘉定現在可有名氣了!”。
“1999年離廠的商水人王天軍,原來是做保管,后來跑業務。自己開店時只有幾萬元,差7萬多元,我們幫助他墊付。現在他這個企業里也培養出了幾十個小老板。”
“商丘的畢道欽,原來在廠內搞銷售,現在自己做玻璃貿易,年產值上億元。還有商水的張富生,搞玻璃深加工,年產值3000多萬元。”劉慧閣說起徒弟來顯得很興奮:“加起來,我們廠共培養大小老板不下500人!老板和徒弟、徒弟和徒弟之間和睦相處,一個訂單一個廠做不完,就讓其他廠做,這叫雙贏。”
劉慧閣用這樣一句話總結了德聯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企業不大,名氣不小,掙錢不多,造福于人。”
艱難創業:
“先做人后做生意”
高奮1982年畢業于周口師專后,被分配到河南一家玻璃廠工作。1997年高奮辭職,東挪西借十幾萬元,投身到大上海獨闖天下。
當我們見到高奮時,他說:“現在的玻璃廠原來是上海人干的,只干了4個月就干不下去了,我就接下來了。”
“剛來上海時,被稱為鄉下人、外地人,到處遭人白眼。”
“一天,我拿著樣品去找人家訂貨,人家一聽說是河南人,用鄙夷的目光看著我:‘河南人能做出啥好東西?’”
“因為開始業內人都不熟,只好現錢進貨。1萬元買了一輛舊貨車,車一出去心就揪起來,怕車壞。淋著雨修車是常有的事。為了省錢,在小閣樓租了兩間房又當倉庫又住人……真是苦不堪言。”說起創業的艱辛,高奮長吁短嘆。
“1998年,我到杭州玻璃廠購玻璃,兩家客戶為排擠我,讓廠家給我的玻璃價格比給其他客戶高得多。我沒法做,只好退出。”
“臨走時我把欠該廠一個月的貨款如數付清。這一舉動打動了廠家,把我留下來繼續做。‘河南人不和不講義氣的人打交道’,我堅決離開了這個廠。但我的誠信贏得了聲譽。別的廠家聽說后,紛紛找上門來和我做生意。我的企業自此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創業不容易,但上海這地方投資環境好。我在上海這么幾年了,沒見過工商、稅務等部門找茬子。記得一次辦暫住證時,派出所來了一個人,幫助我把證辦好了。我強留他吃了一頓飯,一個星期后,派出所的所長親自登門來向我道歉。這時我才知道那個人被開除了。這是2000年的事,當時我都懵了。”
這時在一旁的公司梁副經理突然插話:“提起高奮的名字,在全國玻璃行業,沒有人不知道的。”
高奮說:
“其實我最得意的收獲就是帶出了一批人。”
“先做人后做生意,人做好了才能做好生意。私營企業最重要的是誠信,我們的企業不是最大的,但口碑是最好的。”
報效家鄉:
“吃水不忘挖井人”
“我還不算有錢,還沒有想過有錢之后做什么。但有一點,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有錢了一定報效家鄉。”高奮說,“我一直想回去做點事兒,為家鄉出點力。過去家鄉修路、建校我都捐過資,但很有限。當得知過去的納稅大戶四五酒廠去年才交80萬元稅金,我非常惋惜,毅然決定投資四五酒廠。”
高奮用2490萬元全資收購了四五酒廠。3月9日交接后,高奮立馬注入300多萬元,使已停產一年多的曲酒車間,恢復了生產。接下來,他又投資3000萬元做流動資金,他說,“即便做不到白酒一枝獨秀,也力求做河南白酒第二。”
高奮的計劃是,5月份掛牌,推出新品。6月份舉辦新品推介會,8月份召開訂貨會。
“用三年時間,重鑄四五品牌輝煌。”
“河南要立足資源優勢,特別是要在糧食深加工上多動動腦筋。”他說。(原標題:高奮: 送技于人 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