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國和他娘,家窮無有隔夜糧。舅舅生日拜壽去,衣服破爛難進堂。舅舅讓他坐磨道,光國拉娘哭斷腸。口喃谷糠把學上,暗與舅舅打賭掌。熬過十年寒窗苦,金榜提名天下揚。陜西省里都堂坐,上蔡城西樹牌坊。皇糧送到陜西去,舅舅認輸變心腸。”上蔡至今流傳著這樣一首關于劉都堂的歌謠。
劉都堂,本名劉光國,上蔡縣人,因為曾做過都察院都御史、陜西巡撫,做過很多好事,是個清官,出于對他的尊敬,本縣人都以官銜尊稱他。后來告老還鄉回到上蔡后,終日與四鄰鄉親和睦相處,寬厚交往,扶貧濟苦,又被上蔡人稱為厚德君子。
劉光國少年時期家里非常窮,父親又死得早,僅靠他母親日夜紡織維持生活,還得供養他上學讀書。劉光國有個舅舅是個大財主,住上蔡城西黑姜村,家里非常富有,樓瓦雪片①,牛馬成群可是很看不起劉光國這一家窮親威。在劉光國八歲那年,舅舅過大壽,小光國跟母親去黑姜村給他舅舅拜壽。中午,舅舅家高朋滿座,所有客人都在客廳里吃酒席,劉光國母子二人卻因為家里窮,身上衣服破爛被舅舅安排在磨房里不讓出門見客。等到太陽落西了,才叫下人把中午待客吃剩下的飯菜給他們母子端上一碗。劉光國生氣的問她舅舅:“為啥叫其他人都進屋吃飯,只讓俺娘在磨道里吃剩飯?”他舅舅輕蔑地說:“你看你窮哩跟要飯花子樣,能讓你娘倆進門吃飯就夠抬舉你們了,你還想咋著 ?吃山珍海味坐高堂嗎?”“你太欺負人了!”“欺負你了你又能咋著,你娘只有跟著你們劉家挨餓受凍得命,你家老墳上就沒長那棵蒿子,能出啥排場人?”劉光國氣憤的指著他舅舅說:“你先別興,等我長大后再找你算賬。”“小屁孩,口氣還不小,你長大后能咋著,還能把我的皇糧銀子調陜西去?”劉光國見此情景,心如刀割,拉著他娘就走。當時天還下著雨,母子倆一天連一口飯也沒吃,就冒著大雨哭著回家了。
嫌貧愛富的舅舅對年小的劉光國刺激很大,從那時候小光國就立下大志,發奮苦讀。由于家里窮,小光國晚上讀書沒有錢買燈油。一天,他發現對面財主家看大門的老家人屋里每天都點燈到深夜,小光國就想怎樣才能去借他的燈光來讀書。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小光國就拿掃帚把財主家大門口的地給掃了個干干凈凈,一連幾天如此,財主發現門口的地每天就這么干凈就夸老家人,老家人也不知道咋回事,這天清早特意早起,隔著門縫往外看,才發現是小光國做的,就特別喜愛小光國。于是,他向財主請求說:“老奴年紀大了沒火力,冬天怕冷,對門劉家那個小孩怪勤快,有時還能幫我點忙,我想叫他睡我這里給我暖個腳。”財主答應了老人家的請求。從此,小光國就和老人家一起睡在房里,每天借燈夜夜苦讀,再也不用為沒錢買燈油而發愁了。
因為家里貧窮經常吃不飽飯,劉光國就在每天上學前抓一把碾米,剩下的全部帶谷糠,就著涼水吃谷糠,家里條件好的同學都笑話他說:“劉光國喃谷糠,嘴上抹油也不香。”劉光國毫不在乎,每天就知道拼命苦讀。
有一天,中午放學后,先生留劉光國打掃學館,當時學館設在一座古廟里,中間還擺放著很多小神胎②,劉光國憑自己有把小力氣,就把一個個小神胎都搬在門外邊,學堂打掃完后,又把神胎一個個搬到屋里。下午上課時,老先生就問劉光國:“怎么把神臺也打掃的那么干凈?”“是我打掃時嫌它們礙事,讓它們自己出去,打掃完后又讓它們回來的。”老先生雖然不相信劉光國說的話,但這一下他的同學們都說:“光國真了不起,神都聽他的話。”
有一回,劉光國和另外倆同學一起晚上看學館,由于是在三伏天,廟院里墻高院小不進風,學館里熱得要命。睡覺時另外倆同學并排躺在地上,劉光國就躺在神臺上,地上倆同學熱得睡不著,劉光國睡得香甜得很,一滴汗也不出,同學就說:“劉光國真神,肯定是神在為他打扇子,不然怎么一滴汗也沒,睡得那么香。”原來,劉光國在打掃神臺時發現神臺下面有一個蛇洞,涼風不斷從下吹上來,所以根本不感到熱。劉光國使喚神的事被傳開了,越傳越神,鄉里鄉親都知道光國這孩子不簡單,將來一定有出息,就不斷送米送面周濟他們娘倆,娘倆的日子總算好過了一些。
幾年后劉光國連連考中秀才和舉人,那一年,皇上開恩科,劉光國名列金榜,中了進士,后來逐漸升官當上了陜西巡撫。在巡撫位上,劉都堂可稱得上清官,人們為了供頌他,就在他的家鄉上蔡城西大街為他立了牌坊。劉都堂當上了陜西巡撫第二年,就向皇上奏本把河南上蔡城西黑姜村的皇糧劃歸陜西代管,被皇上恩準。
劉都堂代管黑姜村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讓舅舅每季親自到陜西去交皇糧,每次交完皇糧舅舅都被累的半死,很為當年的輕慢后悔。遠近鄉親就都勸劉都堂的舅舅說:“事到如今,只有硬著頭皮,扛張老臉去找你外甥劉都堂了,請求他的諒解。”這天,舅舅又到了陜西,進了巡府衙門。外甥劉都堂以貴客相待,格外親熱,好吃好住好招待,舅舅深感意外,老臉發燒,臉紅的給紅布一樣。勉強住過幾天,舅舅不好意思地對劉光國說:“光國啊,我當年嫌貧愛富,輕慢了你和眾鄉親,現在想來,我也很后悔,現在老舅年邁,請你念起我和你娘是一奶同胞,對你,對眾鄉親沒做過啥壞事, 饒了我吧 !”劉都堂說:“我可以不再代管黑姜村,但我想勸一勸舅舅,有財應多做好事善事,別那么看不起窮人,多幫助窮人多給窮人一條路,你也會得到善報的。”舅舅連說:“行、行,我一定多做善事。”果然,舅舅回家以后,馬上安排管家,在自家的麥秸垛前放釘耙和背筐,誰家鋪床或燒鍋做飯沒麥秸任意背,過年過節或青黃不接時常周濟眾鄉里,借米借面借一斗還一斗,決不卡窮人的脖子。所以“劉都堂坐陜西代管黑姜”的故事至今還被人們津津樂道。
注:
① 樓瓦雪片:樓多,建的漂亮。
② 就著:得用。
③ 神胎:神像。
流傳地區:上蔡縣
講 述 者:石廷珍 男 84歲 教師 中師文化
記 錄 者:梁國華 男 44歲 干部 大學文化
采錄時間和地點:2006年3月采錄于塔橋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