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供奉門神,主要是為鎮(zhèn)鬼怯邪,保佑家庭平安。從傳統(tǒng)門神畫像看,大都是唐朝的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據(jù)《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載:門神乃是唐朝秦叔寶、尉遲敬德二將也。據(jù)傳唐太宗不豫,寢門外拋磚弄瓦,鬼魅呼叫,三十六宮,七十二院夜無寧靜。太宗懼之,以告群臣。秦叔寶出班奏日:“臣平生殺人如剖瓜,積尸如聚蟻,何懼魍魎乎?愿同敬德戎裝立門以侍。”太宗允其奏,夜果無驚,太宗嘉之,謂二人守夜無眠,太宗命畫工圖二人之形全裝,手執(zhí)玉斧,腰帶鞭練弓箭,怒發(fā)一如平時,懸于宮掖之左右門,邪祟以息。后世沿襲,遂奉為門神。
祭祀門神的時間主要在春節(jié)期聞,如果是出嫁的閨女,當娘家娘去逝后,出葬那天要早起到婆家祭拜門神,說是怕娘家娘的鬼魂去看望閨女時門神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