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弦戲原稱公興班,又名弦子戲,是一個古老而稀有的多聲腔劇種,它以河南開封、濮陽為中心,流行于河南省東北部、河北省南部、山東省西南部一帶。一般認為大弦戲與唐代宮廷的梨園戲有一定的淵源關系,在演變發展過程中又繼承了宋元雜劇北曲的傳統。大弦戲劇目原有五百余本,現存百本左右,內容以忠奸斗爭、殺伐征戰及除霸安良為主,代表性劇目有《反五關》、《黑石關》、《楊府選將》、《戰洛陽》、《下南唐》、《孫武子興兵》、《黃花寺》、《西廂記》、《兩架山》等。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大弦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大弦戲主要樂器為三弦、錫笛、大笛、鑼笛、橫笛和笙。用錫笛伴奏的稱為細曲,用大笛、鑼笛、橫笛伴奏的稱為粗曲,其中錫笛為大弦戲祖傳獨有的樂器。大弦戲唱腔音樂為曲牌體,主要由五大套曲和散曲組成,五大套曲為:(一)“海里花”、“江頭金桂”;(二)“高黃鶯”、“塌黃鶯”;(三)“駐云飛”、“駐馬聽”;(四)“懶畫眉”、“懶畫桿”;(五)“二反”、“皂角”;散曲有“山坡羊”、“步步嬌”等,還有部分吸收了“青陽腔”、“石牌腔”、“弦索高腔”、“羅羅腔”及民間俗曲小令。
大弦戲弦戲的腳色行當有五生、五旦、五花面之分,花面臉譜細膩講究,富于個性。至今大弦戲還原汁原味地保留著傳統的“跳加官”戲和宋元雜劇中的“滑稽戲”、“拴搐艷段”及“赤膊戲”等,其表演以梅花拳、洪拳為基架,粗獷潑辣、古樸渾厚。身段特技表演真刀真槍上陣,驚險刺激,其中的一些絕技如“削柳椽”、“打五把彩”、“大上吊”、“睡三孔橋”、“砸瓦”等更是令觀眾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