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濮陽 >> 走進濮陽 >> 印象濮陽 >> 瀏覽濮陽

濮陽縣八都坊的由來

2013/11/9 15:51:11 點擊數: 【字體:


    八都坊,又叫“澶淵名閥坊”,坐落于濮陽城內北大街。坊為青石結構,由石條、石柱疊砌嵌合,渾然一體,堅固耐震。
   
    八都坊由坊座、坊身、坊頂三部分組成。坊座有四個,每個由上下兩層巨石作基。坊身為四大方形石柱,立于坊基之上。四柱下部均有抱鼓相夾,抱鼓中部和頂部雕有石獅,威武雄壯。坊身上部分左、中、右三層次,左右結構相同,形式對稱。中部三架橫梁、鑲嵌兩塊石板,層次分明,明暗相間。坊頂凌空,上有座威嚴莊重的廡殿,殿頂有前后坡和假瓦壟;殿脊兩端,雕有石吻、石獸;殿脊正中,雕有石獅。石獅背馱葫蘆、寶瓶,張嘴昂首,挺胸遠望,神態逼真,栩栩如生。整個坊身,組合嚴緊,端莊大方,對稱美觀。
   
    八都坊為明朝萬歷年間所建,由明代濮陽籍御史紀著、侯英,大理寺卿李玨、史褒善、王纟延,尚書趙延瑞、董漢儒,巡撫吉澄八家共立。坊頂鐫刻“八都坊”三個大字,筆鋒雄健,字體端莊,系當時的書法家韋大秦所書。據說,當時坊之南北還有兩個下馬坊,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皇帝到此,也要“龍行三步”,足見八大名閥在朝中的聲望。
   
    關于“八都坊”的命名,還有一段故事,建坊之初,八大家誰也未能給坊起個合適的名子,有人推薦韋大秦,但他為人耿直,不攀權貴,屢邀不就,故坊建立后,很久未有題名。有一天,韋大秦上街向一老漢買柴,因錢不夠,以字作柴價,于是寫了“八都坊”三個大學,要老漢去賣。老漢問他能值多少錢,韋說可以漫天要價,越多越好,并說如賣不出去,他可照付柴價。老漢將信將疑,拿著三個大字到大街去賣,索銀百兩。有好事者入告董漢儒,漢儒急邀老漢至府,問明情況后,又請其他名閥家來府商議。眾見“八都坊”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皆大歡喜,付足老漢銀兩后,遂請名匠精刻于坊頂豎碑之上。
  
    “八都坊”是濮陽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結構嚴緊,雕刻精美,造型技藝高超。可惜,此坊已毀于“文革”,今由濮陽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再現八都坊雄姿。

    董漢儒, (1562-1628年)開州(今濮陽縣)人,明將領,字學舒。萬歷十七年(1589年)進士。授河南府推官,入為戶部主事。疏陳減織造、裁冒濫諸事,且曰:"迎來九閣三殿間,惟聞縱酒、淫刑、黯貨,時事可憂,不止國計日絢矣。"不報。朝鮮用兵,以郎中出理餉務。尋遷山東金事,進副使,歷湖廣左右布政使,所在有聲。萬歷四十年(1612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撫其地。帝賜福王莊田,責湖廣四千四百馀頃,漢儒以無所得田,請歲輸萬金代租,不昕O楚宗五十馀人,許假王事獲罪,囚十載,漢儒力言,王,假也,請釋系者。又為滿朝薦、下孔時等乞有。俱不報。憂歸。光宗立,召拜工部右侍郎。旋改兵部,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天啟元年,遼陽失,簡精卒二千人衛,詔褒之。明年秋,以左侍郎協理戎政。未上,攫兵部尚書。時遼地盡亡,漢儒請逮治諸降將劉世勛等二十九人家屬,立誅逃將蔡汝賢等,報可。毛文龍居海外,屢以虛言誼朝中,登萊巡撫袁可立每代為奏請。漢儒言文龍計劃疏,虛聲未可長恃。又請誅逃將管大藩、張思任、孟淑孔等,語甚功。帝命逮治思任等,而大藩卒置不問,諸鎮援遼軍多逃逸,有出塞投插部者。漢儒請捕獲立誅,同伍相擒者重賞;且給餉以時,則逃者自少。帝亦嘉納。閹人王體乾、宋晉、魏忠賢等十二人有舊勞,命所蔭錦衣官皆予世襲。漢儒據祖制力爭,帝不從。給事中程注、御史汪測輪等合疏諫,給事中朱大典、周之綱、御史宋師囊、胡良機特疏繼之,卒不納。漢儒旋以母喪歸家。后忠賢大橫,漢儒服闋,遂不召。追敘甘肅功,即家晉太子太保,蔭子錦衣百戶。卒,贈少保,溢肅敏。(《明史》本傳)
    
    侯英(1430-1494年),字世杰,號易簡齋, 開州(今濮陽縣)人。明天順四年(1460年)進士,歷任御史、四川按察司檢事、江西按察司檢事、江西按察使、廣西左部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巡撫河南、四川憲副等職。天順八年(1464年)遼東等地受災嚴重,他奉命前往賑災,"按遼東,劫中宮,四方想,望風彩","遼人德之,立祠以祀"。
    
     吉澄,字靜甫,號山泉, 開州(今濮陽縣)人,生卒年不詳。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進士,歷任淮南知縣,右檢都御史巡撫遼東等職。吉澄居官清正,"輕德薄賦,恤民困苦,以治行耀御史"。在職期間"不畏權相當國,獨持風裁。"
   
    紀著(約1311-1383)字周道,開州(今濮陽縣)人。是元末著名的學問家。曾任教育事業的小吏,元末戰亂時帶領鄉人避難。明初各地爭相聘他辦學。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下詔舉遺賢時,受地方推薦,到朝廷任職。此時年已70歲。但由于他學習識淵博,每次應試都很得體,頗受皇帝常識。“政事之暇,召入內殿講論治道”,上輒喜悅,"封之為都察院協院償鹼都御史,兩年后卒。
    
    史褒善(1429-1562),字文直,號沱,開州(今濮陽縣)人,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進士。歷任行人、御史、遼東巡按、南京國子監博士、南京吏部主事、吏部員外郎、江西按察副史、浙江參政、河南右布政使、南京都察院右金都御史提督操江、大理寺卿等職。其人文武兼備,政績卓著。巡按遼東,恩威兼使,勸農興學,編修方志,使邊宇安寧。在提督操江任上,因地制宜,嚴密組織,屢次打退倭寇進犯,保衛江防建有奇功,受到朝延褒獎。
   
    王崇慶(1484-1565)字德徽,號端溪子, 開州(今濮陽縣)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時劉瑾既得罪下獄而未誅,崇慶上《請誅逆瑾疏》請誅奸臣劉瑾,且論武宗塞言路之過;刑部主事宿進犯顏直諫而削職為民,崇慶上《救宿進疏》請救宿進,且評武宗拒諫之失。武宗怒,滴崇慶壽康驛丞。逾年判沁州,不久升登州同知、戶部員外郎,轉郎中。正德十六年(1521年)改山西參議,乞終養。起河南副使,再乞終養,家居五十年。丁母艱,服闋,即家起河南行太仆寺。 擢四川布政使,以功擢南京太常卿,升禮部侍郎,累官南京吏部尚書,卒。崇慶性耿介,不可干以私。有孝行,奉母色養備至,前后告歸依膝下凡二十年。為文峻潔有古風,《明史·藝文志》著錄其《周易議卦》一卷、《書經說略》一卷、《詩經衍義》一卷、《禮記約蒙》一卷、《春秋析議》二卷、《五經心義》五卷、《南京戶部志》二十卷、《開州志》十卷、《端溪集》八卷。董康評之曰:"就奏疏可以得其服官梗概:如請誅劉瑾;如救宿進因而拿交鎮撫司;如論新政十三事。亦抗直之臣。顧《明史》無傳,武宗、世宗兩朝本紀元一字及之,不能謂非漏略也。"(《嘉業堂藏書志》卷四《端溪先生集》提要,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12月)
   
    王延 (1477-1537年),字誕伯,號龍湫, 開州(今濮陽縣)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歷任戶部主事、員外郎,衛輝知府。湖廣按察使,河南副使,山西參政,四川布政史,右副都御使巡撫江西、浙江,大理寺卿,山東左參議等職。王為官清正廉潔。"所至有聲績,一以直道,不與世浮沉"。與宦官谷大用作過斗爭。"宦游三十年,蕭然如寒素"。痛兄早逝,將先祖遺業盡歸兄子,深受鄉鄰贊譽。
   
    趙廷瑞(1492-1531),字信臣,號洪澤, 開州(今濮陽縣)人。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戶部給事中,刑部給事中,右通政,右副都御史巡撫陜西,兵部左侍郎,南京戶部尚書,北京兵部尚書等職。曾多次參劫不法大臣及宦官奸黨。"一時直亮之聲震中外",建有軍功。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濮陽市委統戰部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