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歷史傳說 >> 傳說賞析 >> 瀏覽鄭州

鮑叔牙:促成齊桓公霸業的“幕后英雄”

2014/4/17 18:31:37 點擊數: 【字體:

    少識管仲 坦誠相交

    據有關史料測算,鮑叔牙生于約公元前728年,是杞國公子鮑敬叔之子。從青年時代起,鮑叔牙就有知人之智和高尚的操行。

    《史記·管宴列傳》開篇就交待說:“管仲……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所謂管仲“常欺鮑叔”,說的是:管仲出生在貧寒家庭,家徒四壁,經常斷炊。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鮑叔牙出本錢,等賺了錢以后,管仲總是多分一些。鮑叔牙的伙計們鳴不平,但鮑叔牙解釋說:“管仲家里窮,他需要多拿些錢奉養自己的母親。”所以管鮑分金的故事便被流傳開來,現在濟南的鮑山就建有分金橋,而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建有分金橋、分金亭來紀念這段佳話。

    管仲與鮑叔牙志趣相投,經常一起讀書、商討治國之道,鮑叔牙發現管仲才智超人,非平庸之輩,日后必定是齊國的棟梁之才,所以更加關愛他、資助他。

    管仲曾經替鮑叔牙謀劃事情,卻使鮑叔牙更加窮困,管仲曾經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君主免職,但鮑叔牙并不認為他愚笨、無能,認為管仲是沒有遇到好時機而已。管仲曾三次帶兵打仗,卻三次戰敗而逃,大家罵他是“膽小鬼”、“懦夫”。鮑叔牙忙替他辯白說,不是管仲膽小,而是管仲家中有八十高齡的老母,缺少人手照顧,所以他才愛惜性命。看到鮑叔牙處處關心自己,愛護自己,管仲感激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有勇有謀 桓公得齊

    公元前697年,齊襄公即位,就讓管仲做長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做次公子小白的老師。齊襄公12年的時候,齊國發生了內亂,管仲于是就跟隨糾逃往魯國,鮑叔牙隨小白逃往莒國(今山東諸城、莒縣、日照一帶)。

    后來齊襄公被刺殺,齊國大亂,糾和小白為了繼承侯位分別快馬加鞭地趕回齊國。管仲為了阻擋次公子小白回國即位,特借魯國軍隊埋伏在途中進行攔截。雙方激戰時管仲向小白射了一箭,箭頭正巧擊中腰帶銅鉤上,鮑叔牙讓小白立刻仰面躺下佯裝已死,駕車帶小白飛馳到齊國。等到了臨淄城下,鮑叔牙先進城說服諸大夫,然后迎次公子小白進城即位,成為赫赫有名的齊桓公。

    管仲以為小白已經被自己射死,與長公子糾從容前行,六天后回到齊國時才發現已經晚了。隨后魯國就率領軍隊擁護糾來爭奪王位,齊桓公連忙問鮑叔牙應該怎么辦,鮑叔牙說:“以兵迎之。”鮑叔牙于是率領軍隊布陣,派兩個將領各帶兵丁在兩邊埋伏,另派一隊人馬與魯國軍隊正面交戰,假裝戰敗,誘敵深入。等魯國軍隊深入埋伏圈后,鮑叔牙親自率軍隊迎戰,并號令三面夾擊魯軍,魯軍大敗,魯國國君魯莊公偷偷換了衣服才得以逃脫回國。鮑叔牙取得了勝利,齊桓公也鞏固了王位。

    自知知人 讓位舉賢

    據《國語·齊語》記載,齊桓公從莒國回到齊國,堅持讓鮑叔牙為宰相,但鮑叔牙“ 固辭讓”,認為自己當個太平宰相還行,要輔佐齊桓公稱霸則不行,堅決將相位讓與管仲。他說,我不過是您的庸碌之臣,您加惠于我,使我不至于受凍挨餓,這是您的恩賜。至于治理國家,卻不是我能勝任的,大概只有管仲才行。我有五個方面不如管仲:寬厚愛民,我不如他;治理國家不失權柄,我不如他;忠誠恩惠使諸侯信賴,我不如他;制定禮儀為四方法則,我不如他;披甲擊鼓,指揮軍隊,使百姓勇敢殺敵,我不如他。管仲如同百姓的父母,要治理兒子,不能離開其父母。

    但齊桓公對管仲的一箭之仇耿耿于懷,說,管仲親手用箭射我,射中帶鉤,差點要我的命,如今卻任用他,行嗎?鮑叔牙說,那是他為自己的主子勤苦效力,如果您能赦免他并讓他回國,他也會用同樣的忠心報答您。于是,齊桓公聽從了鮑叔牙的建議,釋一箭之仇,按照鮑叔牙的意見,派人要求魯國送回管仲。

    據《管子·小匡》記載,因擔心魯國知道齊國將重用管仲而將他處死,鮑叔牙用了一計,他對魯君說,公子糾是我們的親屬,所以請求您放了他讓我帶回國去。魯國于是殺掉了糾。鮑叔牙又說,管仲是我們的仇人,請交給我們,我們才甘心。魯莊公答應了,可魯國的謀臣施伯看破了鮑叔牙的計策,就勸說魯莊公不要把管仲給齊國,因為齊國并不是真的要殺掉管仲,而是要用他執政,管仲是天下的能人賢士,齊國如果得到他,將來必定會成為魯國的大患,不如殺了管仲把尸體交給齊國。當魯莊公答應了施伯準備殺死管仲時,鮑叔牙說,如果把管仲殺死在齊國,這是處罰懲戒齊國人;如果殺死在魯國,就等于懲戒魯國人。我們國君希望活著得到他,然后讓群臣殺了他,以殉國法;如果得不到活的,就是您與我們君主的仇人朋比為奸,這不是我們君主的要求,我不敢從命。于是魯莊公決定不殺管仲,將他捆綁起來用囚車押回齊國。

    鮑叔牙接到了管仲,大哭了三次。這時候施伯對魯國的大夫們說,管仲這次肯定死不了,以鮑叔牙的仁德是不會殺害賢人的,他懂得推薦賢人來成就大的事業,鮑叔牙從前輔佐公子小白,先回到齊國奪得政權,管仲和召忽保護公子糾后回到齊國,為了爭奪君位,鮑叔牙與魯國大戰并且戰敗了魯軍,功勞也足夠大了,但無論是得天之助還是失天之助,他都一樣恪盡人事。現在魯國畏懼,殺掉公子糾和召忽,囚禁管仲還給了齊國,鮑叔牙知道已無后顧之憂,必然幫助管仲得到宰相之位,來展示管仲的才能,眾人也一定會稱許他有德。

    桓公稱霸 感恩鮑叔

    回到齊國后,管仲為相,鮑叔牙甘心居于管仲之下。管仲也沒有辜負鮑叔牙的苦心,治國安邦,使齊國日益富強,并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可以說,沒有鮑叔牙就沒有管仲;沒有管仲也就沒有齊桓公稱霸諸侯的偉業。齊桓公也沒有忘記鮑叔牙的功勞,據《呂氏春秋·贊能》記載,管仲治理齊國,只要立了功,齊桓公必定先賞賜鮑叔牙,因為是他讓齊國得到了管仲。司馬遷也贊曰:“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公元前645年,即齊桓公41年,管仲病故。次年,齊桓公封鮑叔牙為相。此時鮑叔牙已經八十多歲的高齡了,他勉為其難接受了相位,并堅決抵制佞臣豎刁、易牙、開方等人的陰謀,卻遭受這些人的排擠打擊,于公元前644 年,郁郁而死,終年84歲。而鮑叔牙的子孫世代都在齊國享受俸祿,且多為有名的官吏。

    后世對鮑叔牙幾無微詞,甚至被孔子稱為“賢者”。鮑叔牙待人赤誠、厚人薄己、重義輕財是古今交友的楷模;不居功自傲,為國忘私,讓位舉賢又是我國歷史上忠臣良仕的典范;既有知人之智,又有自知之明,成為后世者為人的表率。而“管鮑之交”也作為成語流傳下來,用來稱贊朋友之間真摯的友誼。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眾日報(2010-09-0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