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歷史傳說 >> 傳說賞析 >> 瀏覽鄭州

探訪鄭州文廟 守護一個文明圖騰

2013/3/26 14:31:55 點擊數: 【字體:


探訪鄭州文廟 守護一個文明圖騰

 

    鄭州文廟

    探訪鄭州文廟 守護一個文明圖騰

    鄭州文廟位于現在的鄭州市東大街路北,坐北朝南。正如讀書人命運多舛一樣,鄭州文廟的命運也可謂多災多難,千百年來,鄭州文廟幾經興毀,特別是火災給鄭州文廟帶來一次次的重創。到元順帝至正六年(1346),幾乎化為灰燼的鄭州文廟才仿原貌重新修建。明、清兩代,鄭州文廟經多次重修,才得以延續。清光緒二十二年,鄭州文廟又遭大火,幾乎令文廟“毀壞殆盡”。雖說當時“災事上聞,部議重修,按畝捐款,土木大興,歲兩度始克告成”,但是整個建筑和規模已元氣大傷,今非昔比。“文革”期間,遺存的欞星門、泮池又厄運難逃,終毀于一旦,后來只有大成殿在風雨飄搖的歲月中保存下來。

    1900多年來,鄭州文廟在承受無盡劫難之后一次次復生,這是一種人文精神,一種文化在這里得到了復生和永存。

    文廟,亦稱孔廟、夫子廟、文宣王廟、至圣廟,是歷代奉祀孔子及儒門賢哲的祠廟,也是當地歷史上學宮(即學校)和儒學教官衙署所在地。

    雖說文廟并不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全部內涵,但作為古代讀書人的聚集之地,文廟顯然是這座城市文脈淵源的點睛之筆。2004年10月,作為“鄭州商城遺址保護及環境整治工程 ”重點項目———鄭州文廟恢復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2005年2月,鄭州文廟碩果僅存的建筑———大成殿整體提升1.7米,標志著鄭州文廟修復工程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2005年4月4日,鄭州商城遺址保護管理處向社會為修復后的鄭州文廟征集楹聯。鄭州文廟———這一沉睡千年的古廟再次成為人們的關注焦點。

    觸摸文廟歷史脈搏

    山東曲阜的孔廟、南京夫子廟、北京孔廟和吉林文廟號稱中國四大文廟。論格局,論規模,鄭州文廟在這“四大兄長”面前的名氣自然會略遜一籌,但若論文廟的歷史,鄭州文廟卻并非“晚輩”。

    史料記載,鄭州文廟建于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900多年。漢明帝劉莊年號永平,在位17年,即公元58年至公元75年,因此,鄭州文廟的落成時間應該在這17年間。在建于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的北京文廟、落成于宣統元年(1909年)的吉林文廟和景祐元年(1034年)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南京夫子廟面前,鄭州文廟的歷史僅次于山東曲阜文廟(公元前478年)。也就是說,1900多年前的鄭州就頗有“尊師重教”之風,而且已經擁有學校和相當數量的知識分子。

    據記載,鄭州文廟規模人氣最旺的時期是在元代,當時鄭州文廟占地已達37畝,有200多間東西配房。主體建筑大成殿雄偉高大,巍峨壯觀,坐落在院子中央,是當時鄭州屈指可數的建筑。前院還有欞星門、泮池、戟門。后院明倫堂、敬一亭、尊經閣。還有土地祠、東西角門、啟圣祠、鄉賢祠、存誠齋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成殿兩山的博風,是采用三彩釉燒制而成的琉璃飾件,上面鑲嵌著玉皇大帝、如來說法以及三國故事戲曲人物,無論是藝術表現手法還是燒制技術,實為全國罕見。每年的春秋兩季,鄭州文廟都會舉行大規模的祀孔大典,每逢此時,可以說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地方文武官員及各界名流都要到此參拜,史料中這樣形容祭祀場面:“鐘鼓齊響,笙歌共鳴”,可見場面之熱鬧與隆重。
 

探訪鄭州文廟 守護一個文明圖騰

鄭州文廟

    背景篇:

    歷史上的鄭州文廟

    恢復建設后的鄭州文廟土地面積近14畝,是完全使用傳統手法進行精雕細刻的文物保護復建工程。

    “鄭州文廟規模最大是在元代,當時占地37畝,有五進院落,東西配房200間。”鄭州市商城遺址保護管理處處長宋秀蘭介紹,在建于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的北京文廟、落成于宣統元年(1909年)的吉林文廟和景祐元年(1034年)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南京夫子廟面前,鄭州文廟的歷史僅次于山東曲阜文廟(公元前478年)。宋秀蘭表示:“也就是說,1900多年前的鄭州就有‘尊師重教’之風,而且已經擁有學校和相當數量的知識分子。”

    為了文廟沐浴春風
  

    千百年來,文廟在提升個人文化素質、在維系與發展以儒學為主干的民族傳統文化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積極作用。文廟是教人尊師重教、傳承文化的人文關懷之地。然而,長期以來,鄭州文廟本身也與其他城市的文廟一樣,曾經度過了一段缺乏人文關懷的日子。

    幾年前,新華社記者王頌曾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當時鄭州文廟的慘狀,他的圖片說明是這樣寫的:“位于河南省鄭州市東大街23號鄭州軸承廠廠區內的文廟大殿是河南省1963年批準的首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始建于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年-75年)、后又經過多次重修的古建筑,如今已‘風光’不再———大殿被一片破舊的簡易棚房包圍,殘破的碑刻、古建筑構件散落院內。這是散放在殿門前的數十件明清時期的石坊、門墩、柱礎、檐楣,其中不少已折斷或破損。”

    解放以后,鄭州文廟所屬地域及房屋曾被劃歸鄭州電力學校所有,“文革”后又轉歸鄭州軸承廠。據說最早正式提出重修文廟的則是鄭州市人大的甄新陽先生,提案時間為2001年8月8日。當時,鄭州文廟內碩果僅存的大成殿和幾間廂房尚屬鄭州軸承廠的勢力范圍,幾經周折,最后鄭州市人大形成的《關于加強鄭州商代遺址、鄭州城隍廟、鄭州文廟維修保護,盡快開發利用的議案》中,直接涉及文廟的有兩條:第一,盡快把鄭州文廟從軸承廠內分離出來,按歷史原貌做出規劃和維修方案,由政府投資盡快對其進行修復,爭取早日對外開放;第二,把城隍廟前的職工路改造為仿古文化步行街,連接商城路和東大街,將商代遺址、文廟、城隍廟整合成“三點一線”的參觀旅游景區。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原網 2011-06-0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