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凝聚愛心 奉獻溫暖
2011年1月27日,天氣嚴寒,北風凜冽。但對于家住鄭州市金水區的王喜仙來說,是一個非常開心的日子,因為她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
中午時分,正給自己身患腦癱的丈夫梁昕倒水吃藥的王喜仙,眼看簡陋的房子里,一點年貨都還沒有置辦,發愁著馬上到來的春節該怎么過,這時候,一群人帶著大米、面粉、花生油等慰問品的人來到了里,對她噓寒問暖。這些人中,有她認識的:比如經八路辦事處的領導們;也有首次見面的:特別是那個身著紅衣、親切的就象鄰家大姐一樣的女士。看著一會功夫就差不多堆滿屋子的年貨,王喜仙拉著丈夫的手喜極而泣……
短短的幾個小時內,與王喜仙一樣,身殘志堅,笑迎生活的崔振強一家、傾盡家產創辦抗美援朝老戰士之家的張愛蘭女士以及抗美援朝老戰士之家里的老英雄們,都得到了辦事處領導和那位紅衣女士所帶領的一群“不速之客”的上門慰問。
這位被稱為“鄰家大姐”的紅衣女士,就是河南惠文教育集團創辦人、河南恒慈有限公司董事長鞏潔。而今天的這些慰問活動,也正是由她所發起并成立的“愛心陽光慈善基金”進行扶貧救助活動的一個小小片斷。
2011年春節前夕,家住新密年近七旬的農民屈萬順老先生,專程來到鞏潔的辦公室,送來了一個匾額,上面寫滿了樸實的話語,字里行間都透露著對鞏潔的感激之心,感激這位“為民辦好事、辦實事的慈善事業的領頭人”。
“相對于那些有名氣的慈善家,我做的還遠遠不夠。但我相信,慈善的目的不在于壯舉的大小,而在于愛心的一種態度,莫以善小而不為。”沒有媒體記者的跟蹤報道,沒有鎂光燈的光彩照人,鞏潔對自己所做的事,只是淡然一笑。“在我們公司,慈善已經成為我們所大力倡導一種企業文化。”
從一個滿懷浪漫的“文藝青年”到充滿愛心的業界老總,從一個普通的部隊士兵到一個肩負社會責任的企業家,鞏潔以堅韌和自信,用智慧和汗水,從無到有,幾經打拼,把握發展機遇,積極開拓進取,寫下了一個商界創業的傳奇故事,成就了一位普通人變為企業家、慈善人士的華麗轉身,更詮釋了中國改革開放一個時代的神奇和偉大。
鞏潔與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武高漢誠信郵票首發儀式上
二、惠澤四方 文行天下
出身書香門第,當兵,入黨,轉業,省話劇團的專業編劇,2002年之前,鞏潔的人生軌跡雖然是穩步向上,但基本算波瀾不驚。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感覺到,是該換另外一種生活方式了。于是,毅然決然地告別了那個有著“編制”的單位,義無反顧地走向了一條“下海”之路。
做什么呢?鞏潔了解到,社會教育是個急待解決并有很大需求的行業。有些青年因為上不了大學從而與知識絕緣,也有些人雖然上了大學,與無法做到與社會很好的融合。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改變命運。于是,經過長期思考和觀察的結果,在家人的支持下,本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改變世界只為天下大同”的理念,做職業教育的思想慢慢成型。
2002年6月,秉承“惠于文、行天下”的理念,以“培養高技能型職業人才”為使命的“惠文教育”正式成立。經過多年發展,目前的惠文教育已經成為一個公司、四所學校組成的集團企業,擁有“高校學生實訓”、“IT教育”兩個核心職業教育項目,以“技能、自學、素質”為教育方針,致力于中國現代的職業教育實踐與研究,以“企業化職業教育”為教育特色,實施“職業化管理”、“企業化教育”、“訂單化就業”、“無憂化服務”的教育模式,培養企業需要的職業人才。
在惠文,不僅能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的工作技能,而且會在學習的過程中讓他們接觸到真實的項目,迅速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真正得到提高、進步。
10 年來,在鞏潔的努力下,惠文教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專業人才,受到社會的高度認可與評價,曾先后獲得百萬市民心中的誠信企業、影響中國中部的十大職業教育品牌、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單位、國家級軟件園IT人才培養基地、中國最具實力教育集團、ORACLE聯合認證單位、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權威認證機構等諸多嘉獎與榮譽。
三、愛心陽光 溫暖人間
中華民族素有積德行善、扶危濟困、樂善好施、同情弱者、濟世為懷的傳統美德。孔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體現的正是中華民族的慈善與公益觀念。儒家講仁者愛人,佛家講慈悲為懷。可以說,中華民族有著深厚的慈善道德積淀。
面對蒸蒸日上的事業,鞏潔從來不忘回報社會。無論各種捐獻、幫扶活動,她總是毫不猶豫地慷慨解囊,奉獻愛心。
2005年的一天,惠文教育的一名貧困生,突患重病,家中又實在無力支持,于是,鞏潔號召全校師生,為同學捐款捐物,自己更是身體力行,率先慷慨解囊,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解了這個學生的燃眉之急。沒過幾天,本校一位教職員工也遇到同樣的遭遇。鞏潔再一次的伸出援助之手,使他渡過了難關。
這兩個事情發生之后,對鞏潔的觸動很大:我身邊的人,可以力所能及的幫忙,而社會上那么多的弱勢群體、那么多需要幫忙的人呢?“做慈善事業”這個念頭在她的心中慢慢扎下了根。
隨即,在充分征得家人的理解和同意后,鞏潔做出了重大決定:今后的企業經營,將不再以年收益為單純的經濟考核目標,而是更多的強調企業的社會價值與慈善事業——即我們今年幫助了多少學生掌握了一技之長,幫助了多少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使他們從而改變了自己和家庭的貧困。
2010年,在鞏潔的積極倡導與主持下,“愛心陽光慈善基金”正式宣告成立。在她的計劃中,每年度斥資500-2000萬用于專項扶貧助困基金,幫助那些急需要幫助的人們。
2011年度,惠文教育的主題慈善公益活動計劃斥資500 -2000萬,用以愛心義工志愿尋找貧困學生的助學公益活動,以及其他更多的社會愛心慈善公益活動……
在鞏潔看來,社會價值是大于企業價值的。她說,“企業大了有能力承擔,這對我們來說是責任是義務,每次都是我們到社區、到辦事處找貧困戶,幫扶一個貧困家庭和殘疾家庭的錢和物真的不是很多,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伸出手幫扶身邊的弱者,也許有時是一個微笑,有時是一句鼓勵,有時只是微不足道的能力范圍的小小捐款,如果更多的人這樣做,世界會大不同。”
四、拓展資源 傳承陽光事業
慈善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文明和社會進步的象征。鞏潔表示,對于慈善和為了更好的傳播慈善的精神,她還會抽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弘揚慈善,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同時,愛心陽光的愛心基金成立以后,有了自己章程,有資金監管人員,在進行慈善公益活動時會更加斟酌,更好的使用善款。
隨著惠文教育集團的不斷發展,為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調整業務板塊,拓寬經營范圍,實現以“分散經營、整合運作”為新的經營方針,突破傳統的經營模式,提高專業化管理和集約化經營,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運作“愛心陽光慈善公益”事業,把集團多年來致力的慈善事業進行到底,鞏潔又相繼創辦成立“河南呀諾達有限公司公司”、“河南恒慈商務有限公司”,開拓了一個新的事業方向。
作為新形勢下集團發展的產物,河南恒慈主要以扶貧助困招生為主,通過恒慈愛心陽光招募愛心義工,為社會貧困學生進行助學。每個符合條件的貧困學生均可享受惠文集團第一學年的學費助學金。同時,愛心義工做為志愿者全部是沒有任何收入的愛心付出,一旦招到符合條件的貧困學生,做為公司將給予簡單的活動經費和獎勵旅游票券。
鞏潔介紹說,恒慈公司就像一個社會型企業,是按照企業的模式運營,要得到服務社會的公益慈善效果。每個人身邊都有需要幫助的人,我們愿意伸出手來幫助大家,也希望你伸出手來,我們手拉手,共同幫助身邊可以幫助的人。
當慈善公益成為時尚的時候,鞏潔與她的領導團隊與時俱進,積極將慈善助學的相關業務拓展到創意無限的網絡時代,力求在激烈的競爭中有更大的發展,倡導健康自然的新生活,成為時尚文化的傳播者。同時,讓更多的人參與過來,共同創建慈善事業。
在鞏潔看來,慈善并不是單一的靠自己去捐錢,而是影響更多的人去做。我們沒有能力去幫助所有的人脫貧,更重要的是想傳遞出一種文化,能夠讓更多的人參與慈善,這樣它的作用遠遠超出捐錢。慈善不僅是幫助別人,還是自己的精神需要,大家互相獲得,完成一種人格的提升。
鞏潔還計劃在公司定點建設一個長期的、全免費公益的傳統文化大講壇。在學習、傳承和傳播國學博大精深的千年傳統文化的中,一定會有更多的人與他們一起同行在愛心陽光慈善的道路上!
五、大愛無疆 弘揚慈善文化
從養尊處優的單位出來,鞏潔一路走得艱難,也走得果斷。她從無到有,幾經打拼,終于成就了今日的輝煌。在她的精心謀劃和運籌下,旗下企事業規模日趨壯大,多年來,連獲殊榮,在行業內留下了一串非凡的足跡;而當面對震災、洪水、貧困家庭、失學兒童時,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會看到她的身影。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為社會慈善事業捐款捐物累計400多萬,受到了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一致表揚與好評。
慈善是一個崇高和純粹的事業,是一種精神,一種境界,一種追求,也是一種快樂。在別人有需要,自己有能力支持的情況下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這就是慈善。社會保障離不開慈善,社會和諧離不開慈善,社會文明離不開慈善。但慈善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各行各業的支持,離不開全國人民的愛心和責任。
2011年1月1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由國家商務部、發改委、中宣部、稅務總局、廣電總局、 國家工商總局等十五部委組織的“2011年《誠信中國郵票紀念票》首發儀式暨誠信興商聯盟啟動儀式”隆重舉行。鞏潔作為河南企業界的唯一女代表,同香港李嘉誠等著名企業家一并入選“誠信中國郵票紀念票”中國誠信代表人物,受到黨和國家相關領導的親切接見,同時公司也榮獲“中國誠信楷模企業”榮譽稱號。
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么,就能收獲什么。鞏潔用誠信和愛心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同時也獲得了社會與人民的承認。面對榮譽,她坦言道:自己的企業目前來說并不大,對慈善事業的貢獻也不算太多,但是,我會始終把一個企業家的社會責任牢記在心上。新公司的名字定為“恒慈”,其實也就蘊含著巨大的寓意:通過企業文化的歸屬,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增強員工服務社會的意識,把慈善作為一種文化一代代永遠地傳承下去。我們要更加以誠信、愛心作為公司長久發展的基本原則,將慈善理念引入到企業文化的創建中,做好企業發展,做好慈善事業,踏踏實實地奉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