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疑山深處,有個“許由村”,村邊有一條“許由”河,這村這河為什么以許由來命名呢?
傳說堯年老時因兒子不成器,便想找人繼承他的王位。有人推薦了隱士許由。他就親自到河南登封縣箕山里去拜訪,幾次皆未遇。有一天,堯到嵩山巡視,忽聽得山上的茅屋中有人在彈劍作歌:“嘆彼唐堯啊,獨自愁苦。勞心九州啊,憂勤后土。說我明德啊,禪讓易祖。我快樂啊,不看不顧。”堯知是許由,尋聲而去,找到了許由,請他出山輔政,并要把帝位讓給他。許由當晚就逃回了箕山。堯又追到了箕山,許由仍不從,并逃到潁水邊,用潁水洗耳。這時,巢父牽著小牛來河邊飲水,見狀問其原因。許由說,堯要讓他當帝王,玷污了他的耳朵。巢父說:“這都是你的不是。你若誠心隱居,何不到高山深谷藏起來?偏偏要到處浮游,高淡闊論,還用歌詞去激堯帝。你在此洗耳,豈不把這清水河也洗污了!”許由自覺慚愧,就帶著妻子兒女南下,來到了九疑山,在一奇峰下的小溪旁,結廬隱居。
三十年過去了,接替堯位的舜不幸在九疑山中駕崩了。許由聞訊,悲痛之極。將自家的田地、房屋、牛羊等財產全給了別人,把書全丟進了河里,錢全散到道路上,說書和錢財都是害人之物。然后,孤身一人帶著一支竹簫,引了白鶴,騎著大象,入深山而去。
過了許久,有人見一白發老人坐在象背上,吹奏著“簫韶”之樂曲,那大象用鼻子卷著石棒有節奏地敲打著石壁,發出宏大的鐘聲,響徹山谷。老百姓說是天鐘在為舜帝奏哀樂。此處取名叫舂陵國。又過了許久,有人看見九疑山的一座峰頭上,一位須發皆白的老人,騎著大象,哀叫著“萬歲爺”。 百姓以為是天神來朝拜舜帝,便叫此山為“萬歲山”。后來,人們知道是許由所為,便把他曾住過的茅屋后的山稱為“簫韶峰”,他住過的村子叫“許由村”,村旁的小河叫“許由河”。
那頭大象據說也登仙石化為山中的“象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