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鄭州工藝 >> 工藝賞析 >> 瀏覽鄭州

鞏義窯白瓷:唐代白瓷代表

2014/1/13 15:11:34 點擊數: 【字體:

鞏義窯白瓷:唐代白瓷代表
唐鞏義窯白釉弦紋匜 黃衛文供圖


    白瓷的出現和成熟是中國古陶瓷發展史上的一項重要工藝成就。考古材料表明,中原地區早在北朝時期就已出現了白瓷工藝的萌芽,至唐代北方地區的白瓷生產極為繁榮,形成了與南方青瓷并駕齊驅的“南青北白”的古陶瓷生產面貌。迄今在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等省都發現了隋唐時期燒造白瓷的窯場,其中尤以河北邢窯與河南鞏義窯所產的白瓷質量最為精致。

    鞏義窯又稱“鞏縣窯”,是隋唐時期中原地區著名的燒造白瓷和唐三彩的民間窯場,其窯址主要分布于鞏義市白冶河兩岸的北山口鎮水地河、白河、鐵匠爐、汪寨、大小黃冶等幾個自然村附近。鞏義窯早在北朝晚期即已開始燒制青瓷,隋代鞏義窯燒造青瓷、白瓷和黑釉瓷,器物胎重釉厚,胎色深淺不一,制瓷工藝較為簡單。盛唐時期鞏義窯的制瓷業達到高峰,在主燒白瓷、唐三彩之外,還兼燒黑釉、醬釉、絞胎、白釉綠彩和“唐青花”瓷。鞏義窯白瓷不僅是唐代中原地區白瓷制造水平最高的,而且還是文獻記載河南府開元年間貢白瓷的產地。

    鞏義窯白瓷產品可分為粗、細兩類,其制品普遍具有器型規整,原料經過粉碎淘洗,胎體薄而堅致,胎色較白,釉層細膩透明的特點。造型多為日用器皿,有碗、盤、碟、盂、盆、硯、粉盒、罐、注子、瓶、枕等,其中以各式碗、盤燒制最多。各式碗中,隋和唐初的碗、杯多深腹、厚壁,胎施化妝土,外施半截釉,底為餅形底。盛唐、中唐之際多見敞口、唇口、斂口玉璧底碗和四花瓣形花口碗等,與邢窯器相比,鞏義窯產品器壁較厚重,唇口更厚潤,而玉璧底碗底心不施釉是與邢窯器的明顯區別。此外鞏義窯白瓷碗采用匣缽疊燒或直接在窯內疊燒,因此碗底里外多留有燒痕。而鞏義窯執壺造型為唐代流行式樣,圓腹、短流,柄為雙條形,柄與壺口有的用獸頭相接。圓腹缽、雙系罐是鞏義窯白瓷中較有特色的器形,系的鼻鈕模壓成型是其特點。

    鞏義窯白瓷施釉特點為器里滿釉,器外多施半截釉,碗底中心一般無釉,釉面常有細小的開片紋,因釉中含有較高的TiO2,因此釉色多為白中泛黃的色調。鞏義窯白瓷亦大多不畫紋飾,但也偶見劃刻弦紋、繩紋、蓮瓣紋和寶相花紋飾的器物。作者: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 黃衛文【原標題:鞏義窯白瓷:唐代白瓷代表】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2012-03-1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