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滿足了溫飽之后,就會追求精神的享受,這就是著名的馬斯諾心理需求階梯。現今社會的溫飽問題已基本解決,人們就開始追求更為舒適和高檔的生活。裝飾屋子就是其中之一。書畫和壁紙是我們常見的裝飾之物,書畫盡顯典雅,但不時尚;壁紙足夠時尚,卻缺乏書香。那有沒有時尚和典雅并存的裝飾物呢?答案是有,那就是銅版雕刻。
陳木林是銅版雕刻的第一人,他的雕刻技藝精煉純熟,作品精美絕倫,既大氣又不失細膩。到目前為止,陳木林一共完成了七幅作品。它們是陳木林生命的一部分,是陳老先生心血的凝聚。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著紛繁復雜的制作工序。
起初第一步就是要選好銅板。銅板的選擇關乎整個作品的效果,過厚的銅板不易雕刻,且顯笨重;過薄的銅板容易變形,不具立體感。經過多次斟酌,陳木林最后選擇了兩毫米厚的銅板,這樣雕刻出來的作品極具立體感,效果極佳。
銅板選好后,就要進入打樣階段。打樣是制作的基礎,這一步是對圖案進行掃描、打印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必須保證圖片的清晰,以便能更加細致準確的雕刻。
打樣后,接下來就是鉆銅板。這個步驟需要把事先準備好的圖紙粘到銅板上,用刻刀把圖畫空白部分裁掉,再用鉆頭在銅板上打孔。整個鉆孔過程需要全神貫注,否則就會折斷鉆頭,崩傷手腳。
下面這一步是整個工序最為關鍵的一步,就是用線鋸沿著字體的筆畫或圖案的線條來進行切割,剔除字體筆畫或圖案線條之外的部分,初步形成一幅完整的圖案造型。這一步一點兒都不敢馬虎,否則就會造成字體的變形或筆畫及圖案線條的損傷,前功盡棄。
圖案成型后,還需要經過打磨、拋光這兩道程序來保證圖案的光滑和色澤。這兩道工序也必須精心實施,每個字,每幅畫才能展露出“金光閃閃”的容顏。由于經常打磨這些作品,陳木林的雙手都長滿老繭,到了冬天還裂口。對于這些,陳木林笑笑說,“只要能出好作品,這都沒啥。”
到這里,作品就差不多完成了。剩下的只需要采取一些防銹措施,陳木林把這叫做“上漆”。經過“上漆”這道工序后,銅雕作品的色彩和光澤就能夠保持的更加長久。最后再按照原圖的布局,在有機板上進行粘貼,然后裝裱,這樣一幅完整的作品就誕生了。
對于陳木林來說,孕育和分娩銅雕的過程雖然充滿艱辛,但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享受。這些作品已經融入他的血液,進入他的靈魂,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