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木林,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出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鄭州市惠濟區老鴉陳村,自幼家境貧困,生活清苦,甚至在困難時期糧食不夠的時候吃過榆樹葉子,對于這樣一個孩子而言,世界有多大?青少年時期,家庭支付不起上學的費用,只念到了小學四年級,報紙都看不下來的他,會覺得世界有多大?青年時在一家建筑公司當設備管理員,靠著自己的認真觀察、仔細研究,發明了地坪清理機并獲得證書,這時他的世界變得有多大?素來喜歡雕刻,幾經摸索發現銅版雕刻有質感、保存長久,而且在全國幾乎無人創作,因此下定決心要把銅版雕刻做好,這時他的世界又會變得有多大?如今的陳木林已成為銅版雕刻的專利發明人,中國銅版書畫藝術的開創者,他用自己的堅守看到了世界的寬廣!
走進陳木林的工作室,一方小小的天地,大大小小的刻刀銼刀一應俱全,寬窄厚薄,各式各樣。在這間一間并不寬敞的屋子里,琳瑯滿目的銅版雕刻作品掛滿了墻壁。具有強烈金屬質感的字跡在微光下閃閃發亮,映襯著撲面而來的濃厚文化氣息,作品顯得典雅大氣,熠熠生輝。然而作者陳木林卻十分低調謙和,樸素的外表,無華的言語,親和的笑容,讓人看不出這是一位兩幅作品均獲得了國家專利的銅版雕刻藝術大師。而這光環的背后是他持之以恒的摸索,堅持不懈的研究,以及一絲不茍的專注創作!
銅版雕刻的程序繁瑣,制作花費的時間較長,需要選銅版、打樣、裁銅版、雕刻、挫、拋光、油漆、裝裱等一系列程序。但是陳木林所有的工序堅持自己一個人完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如果沒有對銅版雕刻的純粹熱愛,怎會有如此堅韌的毅力?他說過,人多了怕打亂了他的思路。簡簡單單的言辭,卻透露出陳木林工作的認真與嚴謹。
銅版雕刻的制作工藝復雜,每一道工序都要全神貫注,要投入不厭其煩的耐心和堅韌不拔的毅力。陳木林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小到幾毫米的字,大到一兩米的人物畫像,他都一筆一劃、一條一線的雕刻出來。當這些作品從陳木林手中的銼刀下由模模糊糊的輪廓漸漸蛻變成栩栩如生的人物、瀟灑文雅的字體,甚至是一撇一捺的成形時,陳木林都會由衷的生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喜悅與成就感。這時,他所有的疲倦困苦就煙消云散了,因為他覺得,值!
陳木林專注于銅版雕刻已達七年,他的作品大都是歷史題材,文化內涵深厚,作品有《漢夫子風雨竹》、《文化巨人孔子》、《蘭亭序》、《千字文》、《福祿壽禧》、《難得糊涂》、《錄三國演義詞》。每一幅精彩絕倫的作品都蘊涵著陳木林的無數心血,一筆一劃中都記錄著陳木林的創作艱辛。
陳木林,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卻創造了散發著書香、透露著典雅且可以長久珍藏的銅版雕刻,他把毅力凝聚刀尖,在銅版上雕刻出熠熠閃光的精彩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