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仁宗年間,中牟縣城北關有一位姓王的老漢。他耕讀傳家,老實本分。不幸中年喪妻,撇下兩個年幼的兒子。續娶一位夫人生性賢惠,對待兩個前亡兒子如同親生。一家五口和睦相處,日子過得十分美滿。
那天,王老漢上街去為兒子置辦文房四寶。行至丁字口地方迎面遇上“凈街虎”葛彪。那葛彪原是仁宗皇帝愛妃的弟弟,平日仗著國舅的權勢橫行鄉里,魚肉百姓,欺男霸女,無惡不作。只要他一在街上露面,百姓唯恐躲避不及。人送外號“凈街虎”。當時,他喝得醉熏熏的,騎著一匹高頭大馬在街上橫沖直撞。他嫌王老漢沒有及時給他讓路。翻身下馬,不容分說,抓住王老漢上用拳打,下用腳踢。沒有幾下,就把王老漢打死在大街上。
王夫人聽說兇信,在三個兒子的攙扶下,顫顫巍巍趕到現場。只見丈夫血肉模糊的倒在地上。三個孩子撲到父親的身上哭喊著爹爹。正在圍觀的人們議論紛紛的時候,那葛彪騎著馬又拐回來了。旁邊的人悄悄對三兄弟說,這就是打死你爹爹的兇手葛皇親。老大,老二一齊站起身來,上前攔住葛彪。問他為啥打死人命,要和他去官府打官司。那葛彪哪會把普通百姓看在眼里。他倆眼一瞪,惡狠狠地說:“誰擋住我的去路,我就打死他。有種你們去縣衙告我。老子就不怕打官司!”老大、老二見他蠻不講理,就上前拉他去縣衙辯理。那葛彪揮動馬鞭就照兩兄弟身上打去。兩兄弟眼見父親被活活打死,本已仇恨滿腔。葛彪又要打他們。常言說兔子急了也咬人。哪有不還手的道理。三個人在街上就打了起來。葛彪本來就喝多了酒,立腳不穩。再加上兩拳難抵四手。一個閃失,跌倒在地,后腦勺磕在一塊石頭上,血流不止,竟然絕氣了。
地保一見皇親死了,指揮幾個人把王家三兄弟推到了縣衙。王夫人也跌跌撞撞跟進了衙門。中牟縣令是個昏官,早就被葛皇親用銀子喂熟了。不問原由就動了大刑。威逼兄弟三人招認打死皇親的罪行,并用重枷打入囚車押往開封府。
開封府尹是有名的鐵面無私包青天。他日斷陽,夜斷陰,斷案如神,愛民如子。那天,包公在大堂上翻閱中牟縣送去的案卷。看著看著,精神困倦,伏在公案上打了個盹兒。恍惚中漫步到后花園里。只覺春風撲面,心情舒暢。走到一個涼亭旁邊,看見挑角下伸開一張蜘蛛網。兩只蝴蝶撞在網上,撲打著翅膀掙脫不開。遠處飛來一只大蝴蝶,把兩蝴蝶救了出來。不一會兒,又見一只漂亮的小蝴蝶撞在網上,奮力掙扎。那只大蝴蝶在邊上飛來飛去,就是不過去救那小蝴蝶。包公在一旁忍不住了。他伸手過去,小心地救出蝴蝶把它放飛了。包公醒過來之后,才知道是做了一個夢。他越想越覺得這個夢有點蹊蹺。一時也想不出是啥兆頭。接著,他繼續審閱中牟縣送來的那份案卷。發現案情并不復雜,但其中卻疑竇叢生。他決定要親自問個明白。
衙役將兄弟三人帶上公堂。包公一看,竟是三個文弱書生。那小的才只有十幾歲。后邊還跟著個淚流滿面的老婦人。包公就問:
“你們兄弟三人為啥在大街上公然打死皇親,你們還知道王法嗎?”
“啟稟大老爺,”老大回答說,“是葛彪先打死了小民的父親。”
“那你們就該拉他到官府理論,如何能私自動手致人死命!”
“我們拉他見官,他對俺一陣毒打。俺忍無可忍,動手招架。是他跌倒在地,磕在石頭上栽死的!”
包公接著問:“殺人償命,自古常理,你們三人誰先動的手,如實招來!”
老大說:“我先動的手,人是我打死的!”
老二說:“不對,是我動手打死的!”
小三兒說:“都不是,是他自己跌倒栽死的!”
那老婦人緊走幾步跪在地上說:“包大人,這事跟我三個孩子無關。是葛彪先打死了我的丈夫。我跟他理論,三個孩子為保護我才動手的。出了人命應由老婆子我一人承擔。大老爺,您殺了我吧,我給他抵命!”
包公一聽,這事怪了。一家人爭當兇手,搶著抵罪。總得找出一個真兇才是啊!就拿定主意先詐他一詐。他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喝道:
“不要爭了,三兄弟動手,致死人命,總得有一個人去抵命。就讓老大去吧。來人,把王家老大拉出去斬了!”
衙役一邊拉走老大,包公這邊吩咐王朝暗地跟蹤,聽那老婦人說些什么。王朝回報說,老婦人拉住大兒子的枷鎖不放,大罵包大人昏官兒。包公立即命令把老大重新押回公堂。并問老婦人:
“你為啥罵我是昏官兒?”
“稟老爺,民婦哪里敢罵包大人!我只是嘆息我命苦。大兒子平日對我最孝順,你殺了他,將來我*誰呀?”
“那就讓你的二兒子去抵命!”
“不行,不行,二兒子聰明能干,殺了他,我們全家非餓死不可呀!”
小三兒沒讓媽媽再說下去。往前膝行幾步,對包公說:“包大人,葛彪是我打死的,還是讓我去給他抵命吧!”
包公繼續試探說:“那也行”,回頭又問老婦人,“這回你沒話了吧?”
老婦人哭得更兇了。但他沒有阻止,反而說:“那就讓他去吧!”
這一回包公反倒犯疑惑了。他想,殺老大,母親不答應;殺老二,母親不愿意。難道小三兒不是她的親生兒子?包公就問王母為什么讓三兒子償命。
王母沒有辦法,只好說了實情:“老大老二是我的前亡兒子。我嫁給他父親的時候,老二才五歲,是我把他兄弟倆一手拉扯成人的。小三兒才是我的親生。如今出了人命案,按理按法三弟兄都不該死。可人家葛家是皇親。如果拿我的前亡兒子去抵命,叫我在街坊鄰居面前咋見人?我也沒法兒活在世上了。那就只有讓我的親生兒子去抵命啦!”
包公聽到這里連連點頭。他心里暗想,世上竟有這樣心地善良的后娘。再看看面前的三兄弟,一個比一個孝順。為報父仇爭著去死。我這堂堂府尹,怎能平白讓他們冤死呢?突然,他想起了那個奇怪的夢境:怎么這么巧?一只大蝴蝶救了兩只小蝴蝶,最后那只小蝴蝶觸網,它卻飛來飛去不去搭救,而又不忍離開。這不正是這母子四人的應驗嗎?看來這只小蝴蝶要由我來搭救了。想到這里,他拿定了主意,當堂宣布:“將弟兄三人暫押死牢,聽后發落!”
第二天,王母哭哭啼啼去給三個兒子送飯了。她從老大、老二到小三兒輪流喂他們吃。吃過飯又問兒子:
“兒啊,你們還有啥話要給娘說的嗎?”
大兒子說:“娘,把咱家的五經四書都賣了吧,反正也沒用啦。換幾升米,你也好過日子呀!”
二兒子說:“娘,把俺的衣裳拾綴拾綴賣掉吧,天氣冷了,你也該添件棉衣啦!”
小三兒“哇”地一下哭出聲來:“娘,我沒啥可說的,求娘再親我一回吧!”
母子四人抱頭痛哭起來。正在這個時候,王朝、馬漢過來對王母說:“老婦人別哭啦。包大人傳下話來,念你年紀高邁,準許將你的大兒、二兒保釋出去,為你養老送終。讓你的三兒子給葛彪償命。明天五更鼓就到西城墻外頭收尸去吧!”說罷,替兩個兒子開了枷鎖,放他們出去。
老大、老二都死活不走了,他們爭著要替小弟弟去死。王母心里明白,殺人償命這是情理,也是國法。小三兒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讓小三兒去死當然她不情愿。但總得舍棄一個兒子呀。事到如今,也只有這樣了。她兩眼一閉,牙關一咬,一手拉住一個兒子,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監牢。
那一夜,娘兒仨抱頭直哭了一夜。天不亮就到了城墻根兒。灰蒙蒙中見地上有一具尸體,三個人一起撲上去失聲痛哭。邊哭嘴里邊念叨小三兒死得冤枉。蹲在墻根兒的小三兒聽見母親和兩個哥哥喊自己的名字,忽地站起來說:“娘,哥,我在這兒,我沒死呀!”
母子三人又驚又喜,撲過去緊緊地抱住小三兒,問這是咋回事兒。小三兒一五一十地給他們說了。原來包大人使了一個計策。處斬了一名殺人慣犯,讓小三幫忙把尸體連夜拖出來,放在這城墻腳下。自然小三也跟著放出來了。正說著,包公帶領王朝、馬漢趕過來了。包大人高興地對他們母子說:“這個案子到此結案了。葛彪打死王老漢,自己在爭斗中跌倒致死,也算一命抵一命了。你們三兄弟孝義兩全,品德高尚,從今天起,就到我的衙前公干吧!”王家母子四人跪地叩頭,齊呼青天大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