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鞏義市站街鎮的東邊,有一條小河,名叫東泗河,又名魏氏河。為什么叫魏氏河呢?因為唐朝的魏征曾在這里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
魏征三歲時就死了父親,母親守寡把他拉扯大。家里雖說很窮,但魏征讀書很用功,母親對他要求很嚴格。
有一天晚上,魏征放學回家。一進門,母親就叫他跪下,責問他辦了什么壞事。
原來,魏征從很小開始,頭頂和兩肩各亮著一盞燈。這三盞燈,只有他的母親能夠看見。如果魏征辦了一件壞事,燈就會滅掉一盞。今天魏征一進門,母親見他左肩的燈滅了,所以就罰他跪下責問。
魏征從小就是個孝順、聽話的孩子,他跪在地上想了半天,也沒有想起曾辦了什么壞事。
母親又問他:“你今天除了完成功課,還干了什么事情?”
魏征猛然醒悟:“娘,先生還讓我給他謄寫了一份休書。”
母親“噢”了一聲,對他說:“替人寫休書,是拆散人家夫妻,就是一件缺德事兒,快去把休書要過來!”
魏征立即跑回學堂,對先生說:“老師,我給您謄寫的休書上,有一個字寫錯了,快讓我看看。”先生遞過休書,魏征接過來,一把撕個粉碎,對先生說:“您還是和師娘和好吧!”說罷給先生深深鞠了一躬,扭頭跑回家去。一進門,母親見他左肩的燈又亮了,高興地對他說:“孩子,記住,缺德的事永遠不能干!”魏征牢記母親教誨,成了一代賢臣。
隋朝末年,李密率領瓦崗軍,攻陷了黃河南岸、魏氏河東岸的興洛倉,自稱魏王,改偃月城為金墉城,建立了大魏政權,封徐茂公為軍師,魏征為副軍師。
當時,隋煬帝已被殺,軍閥混戰。秦王李世民奉父親李淵的命令攻打洛陽,洛陽守將王世充被打得大敗。
一天夜里,清風徐徐,皓月當空。李世民吃罷晚飯,帶了兩名隨從出外游玩。三人游著游著,忽見山坡上一頭白鹿,緩緩走來。李世民掏弓搭箭,“嗖”的一聲,射中白鹿右耳,白鹿帶箭而逃,李世民在后邊猛追。不知翻過幾架山,趟過幾道河,前邊現出一座城池。城門上寫著“金墉城”三個大字。李世民一看,不覺心內大驚,知道到了鞏縣地界。隨從人員早被甩得無影無蹤。
這天夜里,秦叔寶、程咬金二人正在巡城,聽得城外馬蹄響,急忙打開城門,出外察看,見一青年武將,正在四處張望。只聽程咬金大喝一聲:“呔!什么人?敢來私探俺金墉城?”李世民聞聲望去,只見這員大將,虎背熊腰,身高八尺,雖夜色中看不清面孔,倒也十分驍勇。連忙在馬上拱手答禮道:“在下乃大唐高祖神堯皇帝次子李世民是也。無意游獵到此,絕無私探城防之意。請問將軍大名?”程咬金一聽來者是李世民,不由火冒三丈,舉起手中的宣花板斧,便朝李世民砍去,嘴里還大聲喊著:“好你個唐童,來得正好,我正要找你算賬!”秦王李世民急忙把手中的定唐刀一架,說道:“將軍,孤家與你無仇,何必如此?!”程咬金喊道:“你不曉得俺程咬金,在紫金山被你兄弟李元霸一錘打傷,差點丟了小命,怎說沒仇?今日相逢,難逃狗命!”“當”的又是一斧。李世民抵擋不住,回馬敗走。程咬金緊追于后,秦叔寶策馬接應。
李世民跑著跑著,眼看天色微明,抬頭一看,來到一處絕谷。三面都是峭壁,向前無路可走,路邊只有一座古廟,匾額上寫著“慈云寺”三字。秦王下馬,悄悄牽馬入寺?纯磸R內并無藏身之地。就連人帶馬縮成一團,躲在了供桌底下。
后邊程咬金、秦叔寶趕到,見四處無路,定是藏入寺中。程咬金一斧將廟門劈開,闖了進去。見殿堂一座,只有供桌一張,別無藏身之地,想必躲在供桌底下,剛要舉起大斧去劈,忽見從供桌下鉆出一人,大聲喊道:“程王兄且慢!”程咬金一看,不是李世民,而是副軍師魏征。
程咬金見是魏征,大眼瞪小眼,舉起的板斧再也砍不下去,忙問:“魏軍師怎在此地?”魏征拍拍身上的土,慢悠悠地說道:“我奉魏王之命,前來此寺薦香。昨夜留戀山色,就暫宿此寺。方才還在睡夢之中,忽聽有人破門,我還以為是強盜呢!”程咬金問道:“方才可見唐童躲了進來?”魏征驚道:“這么小一個地方,別說什么‘糖桶’,就連個‘鹽罐’也沒有啊!”程咬金一聽,哇哇大叫:“怪了!怪了!連人帶馬,莫非飛了不成!”又要四處去找。魏征給秦瓊使個角色,秦叔寶連忙拉住程咬金,走出寺外,回城去了。
原來,瓦崗軍軍師徐茂公夜觀天象,預知李世民有今日之災,必然逃往慈云寺避身,就提前派魏征藏在寺中,暗中接應。李世民在慈云寺脫險以后,非常感激慈云寺和魏征。他登基以后,撥巨款,派三藏禪師(即唐僧陳玄奘)重修慈云寺并重用魏征,此為后話。
事后,魏王李密得知徐茂公、魏征設計放走李世民,火冒三丈,要將二人處死。多虧眾將說情,免去死罪,被逐出午門。徐茂公微微冷笑,寫了一句詩,貼在午門之上:“到時首級掛午門,看你兩眼淚汪汪。”
徐茂公和魏征出的城來,道了聲:“后會有期!”分東西揚長而去。
午門外的值星官急忙取下徐茂公寫的詩句,報于魏王。魏王大怒,立即派心腹將官率兵追趕二人,就地正法。
魏征出了金墉城,徑直朝神都山下的黃河邊走去。剛走到黃河邊,只見大水滔滔,空無一人,更無一葉舟船。忽聽身后人聲鼎沸,馬蹄踏踏,知是魏王的追兵趕來。眼看追兵越來越近,面對滔滔大河,連個藏身的地方都沒有。萬般無奈,雙膝跪倒,對著神都山拜了三拜,含淚祈禱道:“神都山啊神都山,您是圣哲神仙居住的地方。念我魏征,自幼家貧,從未干過傷天害理之事,何必今日置我于死地?倘若神靈保佑,度我脫險,我定要為民肝腦涂地,以報萬一!”魏征祈禱剛完,忽見黃河上游飛來一只小舟。魏征剛剛跨上小船,后邊追兵趕到,小船像箭一樣向黃河河心飛去。
魏征為了紀念這次脫險,待李世民登基,封他為諫議大夫以后,自己捐資,在神都山下的黃河岸邊,也是魏氏河的入黃河處,修了一座河瀆廟,后來改名為河大王廟。后世屢經修葺,至今廟宇猶存。廟內現存的一副石刻對聯:
范圍萬派千流無容泛濫
鞭辟驚濤駭浪并入滄溟
據說是魏征授意刻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