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幼兒園的故事
2013/8/20 9:41:4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很久以前,中牟縣西古城西北幾里遠的地方有一處黃土高坡,坡上長了很多兩三摟粗的大樹。大樹旁,以竹為架,茅草苫頂,搭建著十來間茅屋。屋里有木桌凳、竹編床。用具雖然十分簡陋,但卻別有一番清靜、閑雅情趣,這里就是列子的家。
列子夫妻家境貧困,缺吃少穿。他們面黃肌瘦,但是窮得很有骨氣。從來不跟達官貴人、富翁財主交往。和當地的貧苦百姓卻親如一家,不分彼此。列子夫妻倆已到中年還沒有自己的孩子,可是每年夏秋時節他家卻總是小孩兒成群。因為每到農忙季節,他們看到附近的農民因農活太忙沒空兒照看孩子。就主動幫農民看管。好讓人們專心干農活兒。每天都有許多附近的農民把小孩送到他家。
不管哪家送來小孩,夫妻倆總是熱情接收。并且每天都為孩子擦屎把尿,洗換衣裳,喂水喂飯,照看得非常周到。他們寧愿自己忍饑挨餓,也想法弄點兒面熬成粥讓孩子們吃。他們把自家養的幾只母山羊的奶擠出來,讓不會吃飯的幼兒喝。奇怪的是平時在自己家愛哭愛鬧、頑皮好斗的孩子,一到列子家,就變得不哭不鬧,不隨便屙尿,又玩又笑又聽話。每到傍晚,各家都來接孩子。看到孩子吃得飽飽的,衣裳整潔,臉上手上干干凈凈,都非常感激列子夫婦。大家情不自禁地夸獎說:“這么一大群孩子看管得這樣好,這可是神仙才能做到的呀!”不少人心里過意不去,送來些錢物米面表示謝意。但都被列子夫妻婉言謝絕了。
列子夫妻年復一年義務為當地農民看小孩。不要大家的錢物,就連糧米也不收一粒。夫妻倆既不嫌臟累繁重,也從無一句怨言。因此,深受廣大百姓的衷心愛戴。人們對他像神仙一般地敬仰。草堂幼兒園的故事就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了下來。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