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魯莊村老一輩人的話題里,常常提到“上下河十八寨”。講得是魯莊村東部的一條寬闊河溝。據說明朝時是一條南北交通要道。大道兩旁高崖林立,筑有十八個寨堡,在明朝戰亂年代,這十八寨是百姓的藏身之地。十八寨名分別是:藺寨、蛤蟆寨、彈花錘寨、觀星寨、王家寨、倭瓜寨、磨盤寨、南寨、風頭寨、蝎子寨、小寨、青龍頭寨、青龍尾寨、白虎寨、火龍寨、蝙蝠寨、蜘蛛寨、奎星寨。這十八寨中的蝎子寨,又名東大寨,是所有寨中最大的一個,也是魯莊村人口最多的姚姓居住的寨堡。東大寨位于村東一里處,高約數丈,四壁陡立,除進寨之路,不易攀登。寨上有窯洞、房屋、水井以及磨、碾等設施;膩y年份,寨上可住上千人,據寨自守,固若金湯。
明朝末年,李際遇在登封聚眾起義,時常在鞏、偃、登、密幾縣的大村中打家劫舍。魯莊姚姓族長姚涵為防患于未然,組織族中青壯年練習技擊和防衛本領。其時,姚姓武舉出身的姚若時任安徽鳳陽府通判,恰巧丁母憂在家,便聯合寨主姚涵以及同族廩生姚麟徵共同守寨。李際遇當時駐扎在登封玉寨山,聽說魯莊姚姓練兵抗擊,大怒。崇禎十三年(公元1641年)李際遇遣兵圍攻東大寨,早有準備的魯莊姚姓以及來寨中躲難的百姓英勇抗擊,慘烈的戰斗持續了數天,救援的官兵遲遲未到,最后寨破人亡,死難無數。這次戰爭使沿大道的十八寨除藺寨外,其余十七寨無一幸免。隨著歲月的流轉,上下河十八寨的寨址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有的變成了田地,有的僅余土丘,有的被大水沖毀,恰恰應了那句“千年的古路熬成溝”的老話。這條寬闊的深溝,就是當年連通轘轅古關的南北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