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堯將帝位禪讓給了帝舜,現(xiàn)在舜年事已高,同樣遇到了選擇接班人的問題。舜曾經(jīng)幾次想把帝位禪讓給他認為的賢人。有一次,舜想把帝位禪讓給善卷,善卷卻說:“我生活在宇宙之中,冬天穿皮毛,夏天穿葛衣。春天在農田中耕種,身體足以應付繁重的勞動,秋天收割莊稼之后,有足夠的時間可以休息。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心意自得,何以要為天下而勞苦呢?唉,你不知道我的心思啊!”善卷不接受禪讓,離開舜進入深山,消失得無影無蹤。
還有一次,舜想把帝位讓給朋友北人無擇,北人無擇一口回絕,譏諷地說道:“奇怪啊,你居住在農村田野之中,而去游帝堯之門!現(xiàn)在又要來玷污我,我感到害臊!”說罷,他為了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而投水而死。
當時有一個人,名叫“大費”,舜也非常喜歡。大費是后來秦國國君的祖先,與禹一起治理洪水,貢獻也很大。當禹治水成功,舜賜給禹一種貴重的玉器 “玄圭”作為獎勵,禹推辭說:“治水不是我一個所能做成的,其中也有大費輔助的功勞。”但舜認為大費雖然聰明能干,但治理國家,尚缺少修養(yǎng)。
在輔佐舜治理天下的大臣中,禹和皋陶是最合適的人先。但禹的父親是被舜殺死的,因而禹和舜有殺父之仇。選他為接班人,是否會對自己不利呢?皋陶又是禹最親密的朋友,選他又會怎樣呢?但舜和大禹的一次談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一次會議上,舜請大臣們都談談自己的經(jīng)歷、意見和志向。舜對禹說:“你也講一講你的高見吧。”禹拜謝說:“我說些什么呢?我只是考慮著怎樣孜孜不倦地工作罷了。”皋陶問禹:“如何孜孜不倦呢?”禹便暢談起來:“洪水滔天,包圍大山,沖上高岡,下民都被洪水吞沒。我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木(右上共下車),隨著勘察的山路,插上木槎作為標記,并且和伯益一起把食品分發(fā)給眾民。我疏通了九條大河,使水都流入大海;又疏通了田間小溝,使水都流入大河;又和稷一起教民眾播種百谷,給人民提供糧食和肉食,又發(fā)展貿易互通有無,人民才得以安居樂業(yè),萬邦諸侯才得以穩(wěn)定治理。”皋陶贊嘆地說:“好啊,大家都應該學習你的美德!”
禹對舜說:“帝啊,你也要謹慎地對待你的職位啊!”舜點頭稱是。禹說:“做你應該做的事,思考著怎樣會有危險,怎樣才能安康。要使大臣公平正直,要使每一項行動天下都來響應。這樣才能以清醒的頭腦接受上帝的命令,上天自然就會下令使你前程美好。”舜聽后高興地說:“我要幫助引導我的人民,你就來輔佐我吧。我打算全力治理好政務,你來成就我吧。我要觀察古人的圖像,看他們怎樣用日月星辰來做服飾:我要聽到各種不同聲調不同樂器的音樂演奏,并聽取各方群眾的意見,你來負責這件工作吧。我即使發(fā)布了法令,你也可以糾正我的錯誤。我不要當面順從,背后再散布一些不滿的話。做我最親近最得力的助手吧,把左右大臣都緊緊地團結起來!”禹說:“好啊!如果你不舉用賢人,而是好人壞人同時使用,這樣就無法建功立業(yè)治理好國家了。”
經(jīng)過這一次談話,舜看出了禹的才能、勤勞和功績,皋陶也敬服大禹。不久,舜就把立禹為接班人的事稟告上天。舜的帝位禪讓給禹,遂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