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一下“潁考叔”,找到相關網頁約9,460篇。
百度一下“穎考叔”,找到相關網頁約10,100篇。
百度一下“董卓 仲潁”,找到相關網頁約9,400篇。
百度一下“董卓 仲穎”,找到相關網頁約28,300篇。
百度一下“潁上人 管仲”,找到相關網頁約3,450篇。
百度一下“登封人 管仲”,找到相關網頁53篇。
百度一下“潁上縣 管仲”,找到相關網頁約12,700篇。
百度一下“登封縣 管仲”找到相關網頁237篇;百度一下“登封市 管仲”,找到相關網頁122篇——“登封 管仲”合計359篇。
2009年4月29日14時50分,百無聊賴,瘋狂“百度一下”。
“潁考叔”,正確,9,460篇;“穎考叔”,錯誤,10,100篇。
“潁”與“穎”一如孿生兄弟,容易搞亂。“潁考叔”得名與潁水、潁谷相關,與聰穎無關,盡管弄錯的比搞對的多了一些,但尚可視為打了個“平手”。
“董卓 仲潁”,9,400篇;“董卓 仲穎”,28,300篇——兩者哪個正確,哪個錯誤?二選一,記者猶豫難決,在此先求助讀者。
“潁上人 管仲”,3,450篇;“登封人 管仲”,53篇;“潁上縣管仲”,12,700篇;“登封 管仲”,359篇——在這兒先留給讀者一個問題——管仲是安徽潁上人,還是河南登封人?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給讀者提示一下——安徽潁上縣有“管仲文化節”、有“管仲公園”、有“管仲書畫院”、有“管仲賓館”、有“管仲酒業”……潁上縣政府網站“歷史名人”欄列在第一位的,就是管仲:(前723年~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潁上人(今縣北10公里管谷村);列在第二位的,則是鮑叔牙:潁上人(晉張處度《列子•力命》注:“管仲、鮑叔牙并潁上人”),生卒年月無考,是春秋初期齊國德高望重的大夫,晚年被封為相國……
在登封,大街小巷,不見管仲蹤影。
登封市史志辦主任呂宏軍先生新近主編的《登封市志》,將管仲列為登封人。在《登封市志•人物•傳記》中,管仲排在許由、禹之后,位列第三,其云:“管仲(?~前645年),登封人,名夷吾,字仲,生年不詳。相傳,他是姬姓后人。《史記•管晏列傳》的記載是‘潁上人也’。潁水發源于河南省登封市,最后在安徽的潁上縣匯入淮河,流經數百里。‘潁上’當在河南省登封市境內。潁上即潁水的上游或潁邑,而非安徽的‘潁上’縣,登封作為潁水的發源地無疑在上游之內,當為潁上。”
都在爭搶名人資源。
倘若管仲想回家看看,他真的找不到家在何方!
讀者朋友,你能否依據安徽潁上縣、河南登封市的各自表述,給管仲指一條回家的路?
【管仲家在登封“潁上”】
說及管仲,司馬遷《史記•管晏(管仲晏嬰)列傳》云:“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
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輔佐齊桓公成就春秋第一個霸業:“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成就齊國霸業的管仲,籍貫不在齊國,而在齊國之外的“潁上”,是“潁上人”。
管仲是“潁上人”,沒有爭議;問題是,“潁上”,到底是哪兒的“潁上”?
倘若按照當下流行的說法,管仲是安徽省潁上縣人。
在當下的行政設置中,只有安徽潁上縣包含“潁上”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