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過登封
2016/3/17 15:41:1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愛新覺羅·弘歷 (1711—1799),世宗四子,清高宗。曾兩次平準葛爾,定回部,再平定金川,靖臺灣、征服緬甸、安南。再降廓爾喀,開《四庫全書》館,又命儒臣纂修《一統志》等書。文德武功,為清代諸皇帝之最。但弘歷對種族之見甚深,凡詩文稍涉忌諱者,大興文字獄,誅殺文人。嘗巡視地方,東巡視一次,西巡視三次,南巡視五次。在位60年,傳位皇太子為嗣皇帝,自稱太上皇。嘉慶四年崩,年89歲,嗣純,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清高宗是清朝第四任皇帝,喜愛詩詞,善書法。乾隆十五年(1750年)八月,率文武官員乘鑾輿離開北京,浩浩蕩蕩而南下,向黃河進發。到達黃河北岸時,即手詔:“凡圣駕經過的地方,敕令減去租稅一半。”九月十七日,弘歷從孟縣渡口過黃河,經孟津、洛陽、龍門、緱山,登轅關,命百姓:“凡迎接圣駕的人,一律不回避,可任意瞻仰,也免去叩拜。”乾隆入關,騎高頭大馬,撐黃羅寶蓋,大隊人馬前呼后擁,以鞭指著說:“凡來接駕的人,不論老少,每人賞賜白金一錠。”眾百姓三呼萬歲。夕陽西下時,抵少林寺,住方丈室。適值登封大旱,當晚大雨沛降。乾隆帝有感,乘興揮筆,用唐沈佺期韻制詩一首。后刻石立碑,現存少林寺鐘樓右邊。又題額“雪印心珠”橫匾,懸掛于立雪亭內。在毗盧殿(千佛殿)題額“法印高提”四字。十月一日,天氣睛朗,乾隆乘馬東行。十時許,抵會善寺。少息,轉嵩陽書院,看古漢柏參天,蒼勁有神。登藏書樓,舉目遠眺,瞻望嵩岳,峻極。出嵩陽書院,瀏覽大唐碑,乘馬東行。中午抵中岳廟。命令群臣排隊,奏樂行禮。從遙參亭到天中閣,登峻極殿,見康熙帝寫的“嵩高峻極”匾額,命令陳設香案祭品,舉行祭禮。是晚駐廟內行宮,撰寫謁廟詩一首:“明禋親舉備宮懸,德并高峰峻極天。秩視三公亦古重,名尊五岳匪今然。會其有極神如在,允建于中道豈偏,肸蠁愿陳心所愿,篤生申甫佐蕃宣。”立碑刻石于中岳大殿臺下靠東,并建碑亭曰“御香亭”。十月二日,大祭中岳嵩山之神,由鴻臚寺(司禮儀的機關)、太常寺(司儀仗的機關)陳設祭品儀式,協律朗(奏樂官員)48人奏樂,司儀官(贊禮的禮生)贊輔皇上行三獻禮。禮畢,并制匾額“鎮茲中土”懸掛在大殿前,及對聯一副“二室集神庥陰陽式序,三臺垂福蔭風雨以和”,懸掛于殿內中岳神象兩邊(“文革”中被毀)。三日皇太后,皇后由少室西來,乾隆帝迎往中岳廟東華門外御營。共留有《謁中岳》、《會善寺》、《嵩陽書院》和《華蓋峰歌》等詩13首。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