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記者來到鄭州市小杜莊,在這里,張恩茂老人為放置他收藏的《紅樓夢》而專門租下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在這所房子內,記者看到,所有的墻壁都放置了書架,滿滿當當?shù)拇a放著各種版本的《紅樓夢》,在每間房子的中間,還規(guī)整的放著不同大小的箱子,里面裝著按照時代劃分的較老的《紅樓夢》版本。在靠近陽臺的一間房子里,記者注意到,這里的書架上放置的是《紅樓夢》的相關研究資料,也是滿滿當當?shù)囊幻鎵Α4送猓孔觾入S處可見繪有《紅樓夢》人物和故事畫片的瓷器、鐵皮盒、搪瓷缸、電影和電視劇、戲曲等的光盤等物品。
據(jù)張恩茂介紹,他從31歲開始收藏《紅樓夢》版本,至今已經(jīng)有近40年了。他告訴記者:“我收藏《紅樓夢》,是因為這書本身確實好,值得鉆研,里面有很多知識。隨著各種版本的普及和收藏過程中了解到的一些珍貴版本的稀缺,我覺得不得不去關注更多,收集更多。”
據(jù)了解,當代著名《紅樓夢》研究學者馮其庸先生仍沿用“十二種《石頭記》或《紅樓夢》鈔本”之說,即現(xiàn)發(fā)現(xiàn)的《紅樓夢》早期手抄本共有《甲戌本》、《庚辰本》、《鄭藏本》《俄藏本》、《卞藏本》等12種,都彌足珍貴。
在張恩茂的藏品中,有《紅樓夢》12種手抄本的不同版本影印本。除此之外,年份較早的還有清末的石印本,民國時期的版本,及清朝道光年間一套刻本的殘本,張恩茂對這套刻本保存的格外小心,用一只木箱單獨保存。
記者小心翻看這些版本的《紅樓夢》,感受到故紙堆里埋藏的時代氣息和文化痕跡。如在清朝光緒年間,有書商為避統(tǒng)治階級的耳目,曾改《紅樓夢》為《金玉緣》;又在晚清時期的石印本中,書籍的封面題為《石頭記》,書籍內頁又出現(xiàn)《紅樓夢》字樣……據(jù)張恩茂說,這些種種,都是歷史的印記,時代的聲音。
張恩茂告訴記者,由于自己癡迷收藏《紅樓夢》的版本,在鄭州的古玩城等地已經(jīng)“出了名兒”,眼下已經(jīng)有二三十個舊書商會幫他“盯梢”,一發(fā)現(xiàn)從前沒收集到的《紅樓夢》版本,便通知他去取。除了老版本,張恩茂也收集了很大一部分新的《紅樓夢》版本。
“前不久我去了臺灣,在臺灣的一個小城市的書店里,我一下子就買到了9種版本的紅樓夢。這說明不僅在大陸,就是在臺灣,喜歡閱讀和研究《紅樓夢》的人也是相當多。”張恩茂這說。
每收集到一個版本的《紅樓夢》,張恩茂都要“登記入庫”。把新收集到的版本信息記錄下來,再將書放置到書架上,頗有一種儀式感。張恩茂說,這樣做的目的一是怕版本太多買的重復了,二是特別珍貴的,有收藏價值的版本會特意買重,遇到同好則可以相互交換交流。
除了收藏不同版本的《紅樓夢》,張恩茂還向記者展示了自己手工制作的袖珍版本《紅樓夢》,個頭小到可以塞到人的耳朵里,或者可以裝到芭比娃娃的手提包里,堪稱一絕。張恩茂對記者講述道,自己一共制作了兩批袖珍版本的《紅樓夢》,一批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做的,另一批是重拍電視劇《紅樓夢》開始播映時做的,用于送人和自己平時賞玩。
談到今后的打算,張恩茂說:“我打算繼續(xù)收藏《紅樓夢》的不同版本,做中國收藏《紅樓夢》版本最多的人,同時也用自己的方式傳播《紅樓夢》文化。”曹錚【原標題:鄭州老人收藏《紅樓夢》版本逾140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