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水區小杜莊村,提起張恩茂,大家總會笑盈盈地夸他是民間“收藏家”。
“啥民間‘收藏家’啊,老伴說我是瞎搗鼓,可我就是愛不釋手。”張恩茂的開場白,讓記者忍俊不禁。
走進家里的小院里,張恩茂指著地上橫七豎八堆放著石頭狀的東西說道:“這些是我的第一個寶貝——界碑。”仔細瞧了瞧,它們品相完整、長約一米左右,每一塊界碑似乎都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它們都是被遺棄的界碑,看著可惜就撿回來了,慢慢變成了收藏。”張恩茂介紹,從1957年,他在市區一棵大槐樹下“拾”回家一塊鐵路界碑后,到目前為止,共收集了9塊鐵路界碑,而且都是在鄭州發現的。津津有味地聽著張恩茂講述著一塊塊界碑的“身份”,其中一塊“汴洛”鐵路界碑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真品已經被二七紀念館收藏,這是復制品。”他笑著說,“汴洛”鐵路是1904年清朝道光年間開始修筑的,從開封到洛陽的鐵路線,現如今被并入隴海鐵路,意義非常深遠,因為特別鐘愛,所以重新復制了一個。
“說第一個,當然還有第二個,我的興趣愛好廣泛著呢。”隨后,張恩茂引領著來到一間工作室,眼前的壯觀景象讓記者大吃一驚:12平方米的房間內,收藏了1470本不同版本的《紅樓夢》,眼看著房間都快裝不下了。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張恩茂開始重視與《紅樓夢》有關的東西的收藏,最早的《紅樓夢》書籍版本是道光年間出版的,最貴的一小本就花費了400元錢,為得到這本書,他省吃儉用了好幾個月。除了書籍外,小到撲克牌,大到演員服飾等,收藏了上百個品種,近40年來大約花費了20多萬元。如今,張恩茂也算是“紅迷”圈里的名人,去年9月,遼寧遼陽市紅樓夢藝術品收藏研究會和當地曹雪芹紀念館聯合主辦了一場收藏展,專門展覽他收藏的紅樓夢掛歷。
在采訪結束時,今年69歲的張恩茂笑著說,每天,他不是在和這些寶貝“交流”,就是在“淘寶”的路上,因為收藏,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他覺得這就是幸福。本報記者 王 影【原標題:民間“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