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一聲普通的稱呼,而鞏義小關鎮山懷村12組的張粉仙從46年前開始,含辛茹苦照料3個憨小叔子,也沒換來一聲。可她仍用自己的雙手,給他們了一個溫暖的家。昨日,張粉仙被授予
“鞏義文明市民”榮譽稱號。
晚報記者 姚輝常 通訊員 紅光 元黃 文/圖
公爹臨終不放心“仨累贅”
張粉仙今年64歲,在她18歲時,她嫁給了牛廣寅,他有3個憨兄弟。“結婚時僅覺得牛廣寅高中畢業,有文化,其他的都沒想。”張粉仙告訴記者。
1982年婆母、公爹去世。公爹在即將斷氣的那一刻,眼含著淚,斷斷續續地說:“俺沒有給你留下一分錢,卻給你丟下了三個累贅呀。”“這是公爹放心不下3個憨兄弟呀。”張粉仙對公爹最后的話有她的理解。從那時起,她有種臨危受命的感覺,暗暗發誓照顧好憨兄弟。
讓憨弟快樂生活是嫂子的責任
丈夫牛廣寅原是一名民辦教師,教學任務重,張仙粉就像一頭不知疲倦的老黃牛,包了全家的農活并照顧3個憨兄弟。
3個兄弟早晨不知道洗臉,每天張粉仙把水盛到盆里,親自給他們洗臉、洗手。他們的腳臟了,張粉仙就給他們洗腳、剪趾甲。她專門買了手推剪,學會了理發,給3兄弟理發、刮胡子。
“到現在,3個親兄弟的生日我也記不清,可他們的嫂子卻記得一清二楚。”牛廣寅說,每到生日那天,張粉仙就早早煮好雞蛋,中午給他們做好吃的。
“我就想讓他們快快樂樂地過生日,憨不是他們的錯,他們過生日不快樂是我當嫂子的錯。”張粉仙告訴記者。
幾十年如一日真情感動眾鄉鄰
憨兄弟有時天黑也不知回家,常常走失。一次,二弟走失,張粉仙和丈夫找遍小關鎮,又找到臨近的大峪溝鎮和站街鎮,沿途翻山越嶺,走了40多公里,直到第三天才在大峪溝鎮將其找回。
有人勸張粉仙說:“不要找了,丟了少一個累贅。”張粉仙說:“就是家里喂的雞子丟了,還得尋回來,別說是一個人。”
出嫁的女兒心疼媽媽,請人捎信讓她去住幾天,過幾天清閑日子。張粉仙卻總是說:“我不能去,我要去了,誰一天三頓給他們做飯吃。”
幾十年來,張粉仙從來沒有出過遠門,即使回娘家或到鎮上趕集,也總是早去早回,從來沒有在哪兒隔過夜。村民牛老漢對記者說:“那3個憨子能活到現在,多虧了他們的嫂子張粉仙呀!”【原標題:46年照料仨憨小叔子 小關鎮農婦張粉仙感動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