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秀林
楊樹玉是近年來涌現出的中原青年實力派書畫家,他書畫兼修,又攻篆刻,其中書法風格厚積薄發,比較集中地表現為“古奧、蒼拙、率真”,溯古意而出新韻。其畫風則顯見以書法入畫,氣息剛柔相濟,具有“放達、曠朗、清雅、雋永”之鮮明特征。
從樹玉追溯傳統之遠與現代審美意相貫通、以人格精神作用于作品的元素看,證明了他是具有藝術慧根的青年書畫家,也反映了他從藝之心正、路正、意正的軌跡。樹玉書法,其根源追溯于金文乃至甲骨文,從形聲、會意、指事上接通了漢字“初結繩時俗己澆”的華夏民族風俗習性的陽剛骨氣,由此,他書法的線條呈現了“堅質浩情”風格氣息的所容;而在結體上,取“以奇求正”、“以險求夷”所帶出的在“走勢”上由內向外擴張;單字的線條組合,字之體勢與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起承轉合呼應關系,體現了在平衡中求平衡、多樣化中求統一的體勢之態、體勢之情、體勢之意的“古奧、陽剛、曠達”氣息的充斥生動、與章法的自然縱放。
就其書畫氣韻看,帶有魏晉書法以王羲之為代表的延續和唐宋書法帖味的書卷之氣,此風格在其楷書及行草中表現盡致。經營意識以“澄懷觀道”的人格主題情志抒發為旨,潤中求質以中鋒為主不拘小節,納有魏碑之氣,則又以《石門頌》山林野趣之情輔佐,由此帶出了“正中出奇,寧靜出動”的清雅,鄭中見超然、俏拔氣息的溢流。其為樹玉作品氣息率真而不粗俗的正氣所在。
二是筆墨所用,在筆墨情感上,樹玉以施墨質潤相當,于渾然中求穩靜,經營以黑白分割營氣造勢,以線行節律顯動感,以由筆領墨、以色當墨求質地。故而,筆墨正氣凜然,不輕、不妄、不燥,終而求得了剛柔相濟的筆墨格調符號。
以經營布置特征看,樹玉作品顯現了對中原傳統山水畫“大山水觀”、“三遠觀”承接的聰慧,主要是持守于以開合為大綜綱中,由營氣的氣機、氣勢、氣度節率作用于布置整體關系,求得起承轉合的節律統一與變化關系。這使之線勢的開合呼應、墨色的濃淡干濕、色墨的主次兼施等均在內在聯系構成中顯示外在形式的布置態勢,其中既有道學的思維模式的作用,也有文化審美情性感的澆灌,還有自然的造化情趣的氤氳,從而,由筆墨形式證明他的作品說明,他走上了“物我—無我—起我”的追藝之道。
審視樹玉的花鳥作品,可圈可點之處,也在于對傳統正道的持守。從作品看,可會意他由自然物象情趣喻人格心境神志所理解的深刻,以及花墨技藝實踐的聰慧。從樹玉的繪畫看,他以儒家入世說的理念達以宋意所守,說明了他對自然—社會—生活—人格作用于筆墨的意識十分明確,其為中國畫之根本。他以書法為畫法基礎,變筆法、筆情、毛筆為畫筆,是其作品元素的骨架支撐;他以縱向切入、橫向兼容為切入點,大量摹寫元明名家尤其是清代以石濤、弘仁、黃賓虹、陸儼少等大家作品為制高點,以生活體驗和人格鍛造為情志,以大量寫生為創新之源。這一切是他作品達到青年書畫家中較高層次、綜合性的元素。從而歷年來他多次在全國展覽中獲獎,贏得了收藏家和社會人士的青睞。
藝術源于自然、感于之悟……
人物簡介
楊樹玉,1974年生,民革成員,北京國藝美術館藝委會副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畢業,苗再新人物工作室畫家,中國文藝家書畫院專職畫家,《中國書畫收藏鑒賞投資行情》雜志編委。
書法作品入展全國第三屆隸書展,趙孟頫書法展。獲三屆蘭亭獎,四屆新人展,六屆楹聯展,三屆扇面展,永樂宮二、三、四屆國際書畫大賽優秀獎,首屆烏雞白鳳杯全國書法大賽二等獎,孔子文明杯銅獎,首屆甲骨文全國大賽三等獎,全國“國藝杯”書法大賽三等獎,黃庭堅獎獲獎提名,首屆千字文全國書法大賽二等獎,九成功全國書法大賽優秀獎。【原標題:楊樹玉書畫風格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