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鄭州

集法家之大成的《韓非子》

2014/12/25 15:28:47 點擊數: 【字體:

    《韓非子》集中匯編了韓非的著作,是先秦法家集大成的重要典籍,也是“百家爭鳴”高潮中的一部學術巨著。今傳《韓非子》五十五篇,基本上是韓非自著。韓非(約前280-前233),《史記》本傳說他是韓國的“諸公子”(太子之外的王子),“喜刑名法術之學”,與李斯同為荀卿弟子,李斯自以為不如韓非。韓王安五年(前234),韓非出使秦國,被李斯、姚賈譖害,次年下獄而死。

    韓非繼承、總結了前輩法家慎到、吳起、商鞅、申不害等的理論和實踐,加上自己的創造和發展,形成了一套頗為完整的法家思想體系,為建立專制主義的皇室政權提供了理論根據,并在實踐上對我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秦王朝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俄n非子》一書所反映的韓非法家思想,具有鮮明的特征:

    政治觀以“法”為中心

    在韓非之前,申不害強調“任術”,商鞅主張“明法”,慎到宣揚“乘勢”。韓非批判地繼承了他們的理論和實踐,并且吸取了荀子和道家的某些理論,形成了以“法”為中心,結合“術”與“勢”的較為全面系統的法治思想。他在《定法》篇中指出,“申不害言術而公孫鞅(即商鞅)為法”,都是各執一端,“皆未盡善”,明確主張君主必須“法”與“術”并用。認為:“君無術則弊于上,臣無法則亂于下,此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難三》篇中也強調:“人主之大物,非法則術也。”《難勢》篇中又提出:“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如此創造性地建立起一個以“法”為中心,有機結合“術”與“勢”的政治思想體系。必須指出,韓非所謂“法”,專指“法令”,即“編著之圖籍,設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難三》);又叫做“名”,據“名”而行賞罰,就叫“刑”,合稱“刑名法術之學”。所謂“術”,是指國君依據“法”來駕馭群臣的手段。所謂“勢”,即“權勢”,“乘勢”也就是掌握政權,這是“法”與“術”得以推行的前提條件。韓非的這種政治主張,強調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適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總趨勢。因而他的學說傳到秦國,秦王極其贊賞,甚至感嘆道:“嗟夫!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其政治主張被秦王成功地用于統一中國的實踐,對后世的影響,至為深遠。

    社會歷史觀反對復古、主張革新

    先秦諸子大多善于縱論古今,孔、孟好論“三代(夏、商、周)”,老、莊喜講“遠古”,都說明他們認識到了歷史是人類社會既往的運動發展過程。但他們大都貴古賤今,是古非今。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則不同。韓非也講歷史,卻繼承了前輩法家商鞅等人的思想,認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商君書·更法》)。他在《五蠹》篇中明確提出古今有異,“不期修古,不法?,論世之事,因為之備”的觀點,即倡言不必遵行古制,效法常規,要研究社會實情,制定相應措施。、

    他不僅認識到了歷史的發展,而且反對盲目崇古,主張著眼于現實,立足于當今。指出“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并且“古今異俗,新故異備”,因而他嘲笑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的人“皆守株(待兔)之類也”(《五蠹》)。這種反對因循舊制,主張因時而變的思想,體現了改革舊制度的進取精神,無疑是進步的社會歷史觀。不過,韓非僅僅從社會物質財富的變化展開論證,雖較新穎,卻不免片面而有局限性。然而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的這些觀點不失為通達古今的卓見。

    文藝觀重質輕文、崇實反虛

    韓非的文藝觀也集法家文藝觀之大成。其基本觀點是:重質樸輕文飾,重內容輕形式,重實用輕麗辭,重真實反虛華。這與孔子“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襄公二十五年》)的主張顯然不同,而比較接近于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八十一章》)的觀點。韓非認為“美”的事物,無須加以文飾;靠人工文飾之“美”,原本不美。他說:“禮為情貌者也,文為質飾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質而惡飾。……其質至美,物不足以飾之。夫物之待飾而后行者,其質不美也。”(《解老》)

    《韓非子》之文充分體現了韓非的文藝觀。其一大特點就是揭露實情,無所掩飾。例如《備內》篇論君主如何防備宮內篡位奪權,指出人與人之間都是利害關系,無論是否有“骨肉之親”,都“無可信者”。這就無情地撕開了覆蓋在人際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將丑惡、骯臟的實質揭露無遺。在《八奸》篇中,他專論內奸篡權的危險和手段,指出“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術”,即“同床”、“在旁”、“父兄”、“養殃”、“民萌”、“流行”、“威強”、“四方”,并分別加以論析,認為“凡此八者”,都是導致臣子奸謀成功,世主遭受蒙蔽、挾持而喪失權勢的原因,告誡君主“不可不察焉”。對于各種奸謀,也是寫得淋漓盡致。

    史載韓非口吃,其為人不善言談而善著述,窘于人際交往而長于冷靜觀察現實生活,總結歷史經驗,貫通古今,深謀遠慮。因而他的文章具有高度的總結性、非凡的深刻性和凌厲的攻擊性,既細致、透徹,又鋒銳、犀利,不同于《論語》的雍容和順、娓娓而談,也不同于《孟子》的氣勢浩然、滔滔雄辯,更不同于《莊子》的汪洋恣肆和縱橫家的夸說浮辭。可以說,韓非的思想、氣質、性格、為人和他的文章是融為一體的。所謂“文如其人”,未必人人如此,但對韓非來說,確能得到體現。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重慶晨報(2014-12-1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