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枝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尤其是“白口”過硬,快而不亂,慢而不斷,歇后語、俏皮語穿插其中,把人逗得捧腹大笑。老鄭州的書迷中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吃米飯,就芥絲兒,經常想著劉明枝兒。”每當她演唱長篇大書《響馬傳》時,很多觀眾天天來聽,甚至有持續一個多月不斷者,可見其藝術魅力。
趙錚
大學生唱河南墜子
唯此一人
在河南乃至中國,大學生唱河南墜子的唯趙錚。她是20世紀60年代以《摘棉花》和《小蘿卜頭》唱紅老墳崗的。她“說新唱新”,題材廣泛,內涵豐富,既有謳歌古代英雄忠貞報國的《汨羅悲歌》《岳母刺字》,又有贊頌現代人民公仆無私奉獻的《一片丹心焦裕祿》《彭總認親》《高原英雄》,還有反映改革開放火熱生活的《好媳婦》《春妞進城》等。
我國曲藝史料歷來匱乏,尤其是河南墜子的系統曲譜資料更是鳳毛麟角。趙錚對河南墜子的另一大貢獻就是整理河南墜子曲譜曲籍,辦墜子班,培養人才。為中國曲藝事業貢獻一生精力的趙錚先生于2006年與世長辭。她生前曾榮獲中國曲藝家協會頒發的“牡丹”終身文藝獎,在中國獲此殊榮的僅10位。【原標題:百年老墳崗 說唱出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