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許多蛋雕工藝品,人們會想到古代先哲所稱的天地之分,想到了生命的起源。盤古開天辟地,使得天地分明,讓人類破殼而出,稱雄世界。同時,也會想起“以卵擊石”這一古老成語,它是以蛋殼的薄脆與石頭的堅硬來表現雙方力量的懸殊,表明蛋殼的不堪一擊之理所當然。藝人們在這一碰即破的蛋殼上,進行藝術創作,使它成為藝術品,變速朽為永恒,這一創造性的勞動,本身給人聯想多多,啟發多多,讓人喜歡并且珍藏它。
在薄薄的蛋殼上雕刻,并非想的那么容易。在雞蛋上設計圖案,把平面的圖樣擺在渾圓的蛋殼上面就難了,而且蛋的形狀是中間粗兩端細,鏤空之后還會看到蛋后面的副形的疏密與韻律。設計中最重要是有立體的空間意識。
每一只蛋雕完成,其間要經過七八道工序,耗時一個多星期。每雕刻一筆,都如履薄冰,細致入微,蛋上最細的線條不到1毫米,還要結合浮雕、透雕的工藝,難度可想而知。把一幅幅平面的圖像,雕刻到弧形的蛋殼表面,又使其不失真,這需要蛋雕藝人具有堅實的藝術功底與應變能力,利用精美而嚴謹的線條,塑造出結構和明暗關系,使得人們所熟悉的形象,被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
蛋雕制作過程
基本步驟: 選蛋—鉆洞—清洗—定標線—雕刻—再次清洗—裝飾
1、選蛋:選擇蛋殼應以中年雞(鳥)生的蛋殼較為適合,因中年雞生理狀況較健全,所生蛋蛋殼厚度較均勻,外表也比較光滑鮮亮.
蛋殼的處理方法:在雕蛋之前,首先要對蛋殼進行抽蛋液處理。具體方法是,先用刻刀等尖銳的利器,用沖擊力在雞蛋的一端戳一個孔,然后用刀尖左右轉動進行擴孔,在用刀尖擴孔的時候要用力柔和,以免將蛋殼弄裂。待蛋孔擴充到一定程度時,可以用鑷子沿蛋孔邊緣夾下多余蛋殼,當蛋孔能插入注射器時就可以了。這時一手拿雞蛋,一手用注射器伸入蛋孔抽取蛋液。抽蛋液時務必使蛋孔向下,以利于抽取蛋液,并要雙手相互配合,用力柔和,注射器尖部在蛋孔內不要左右晃動,以防碰破蛋殼。抽到蛋黃時,要格外小心,因為蛋黃較粘稠,用力不當很容易碰破蛋殼。
最后,再將殘余蛋液甩出,就完成了抽蛋液的處理。抽取蛋液后的蛋殼,由于蛋殼內壁還會有殘留蛋液,時間久了會腐臭變質,因此還要再用清水對蛋殼進行清洗。用注射器抽取清水,輕輕注入蛋殼內,用拇指堵住蛋孔,上下搖動雞蛋,使蛋內清水沖刷內壁,然后先用注射器抽出較濃的蛋水混合液,再用手甩出剩余的水。這時甩出的蛋水還比較混濁,所以還要對蛋殼進行二次清洗。這次清洗后,水就比較干凈了。最后,還要用福爾馬林溶液對蛋殼內壁進行消毒,這樣就完成了蛋殼處理的所有工序,可以在蛋殼上進行創作了。
2、定標線: 將蛋置于"定標線器"上,將蛋殼依據設計圖稿將等分線,并行線畫好,然后將細部圖案依固定位置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