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鄭州滎陽市廣武鄉青臺村東。遺址面積100萬平方米。1922年瑞典人T.J.阿爾納發現,1981、1982年鄭州市博物館進行較大規模的考古發掘,發掘面積2700平方米。出上房基30余座、陶窯7座、灰坑200余座、成年人墓葬180余座、兒童甕棺500余座,同時出土了一大批相當珍貴的文化遺物。其本身分為三期:一期陶器多為紅色和灰色,彩陶數量甚少,彩繪圖案簡單,陶器造型有釜形鼎、罐、尖底瓶、盆、缽等;二期陶器的樣式增多,出現了盆形鼎、繩紋夾砂陶缸;三期陶器中多罐形鼎,鼎足除鴨嘴狀外,還有圓柱狀,灰陶比例明顯增多,占了主導地位。木炭標本測定結果表明,二期文化遺存的年代距今(1983)5330±120年,三期距今(1983)5120±120年,屬仰韶文化中、晚期文化遺存。又被世人成為中國古代的“天下最早第一村落”。
相關記錄:
在青臺仰韶文化遺址上,發現了距今5500年的絲織物殘片,是人們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絲織品。在古代中國的傳說中,相傳養蠶是黃帝的夫人嫘祖發明的。這雖然未可全信,但確實反映出采桑養蠶在當時是婦女們的生產活動,美麗的絲制品正是充滿美心的中國婦女對世界的一個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