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渾圓的蛋殼可以成為精美絕倫的工藝品嗎?在不足兩根發絲厚蛋殼上能用浮雕、鏤雕刻出各種精巧的圖案,不論是雞蛋、鴨蛋還是鴕鳥蛋,都會被雕得細若游絲,讓人嘆為觀止。
蛋雕藝術品
在中國,遠在明清時期,民間在喜慶婚娶、祝福慶壽、喜得貴子時,為圖吉祥如意,就有了贈送紅雞蛋的習俗。當時在北京一帶更是流行此風,而且用量也相當可觀。于是就有一部分人擺攤設鋪,專門賣紅色染過的雞蛋,稱其為“彩蛋”。后來,商販們又在彩蛋上畫些花鳥、魚蟲、臉譜等圖案,以圖生意興隆。經過多年演變,彩蛋工藝逐步提高,如今,人們將雞蛋鉆孔掏空,在蛋殼表面雕刻精美圖案,終于形成了具有較高欣賞價值的藝術珍品——蛋雕藝術品。
蛋雕工藝品有多種,一種是用雕刀在表面顏色較深的雞蛋殼上雕刻人物、山水、花鳥等圖案,圖案成形后其效果類似于美術中的素描或線條勾勒;另一種是選用質地較厚的鵝蛋鴕鳥蛋等禽蛋作為材料,以淺浮雕或鏤空的手法進行雕刻。蛋雕作品完成后,還要進行清除蛋液、消毒等處理。由于禽蛋殼比較薄脆,在上面進行雕刻難度很大,因此目前蛋雕在市面上還不多見。
世界蛋雕文化
由于在正常的狀態下蛋殼工藝品可以保存百年,因此在世界工藝美術舞臺上,蛋文化其實已有百年的歷史。彩蛋在西方的復活節、圣誕節都是吉祥、祝福的禮物,在俄羅斯博物館的收藏品中,蛋文化占到了4%。
自古以來,蛋殼的功用似乎只限于是一個大自然所創造的包裝容器,當所孕育的生命孵化后,蛋殼就失去了它的功用,頂多只是成為部分的肥料而已。但在基督教傳入歐洲之后,大約在中世紀時代,開始有人將蛋殼予以彩繪裝飾,取其具有〝新生〞,〝重生〞之意義,而使它成為復活節的裝飾品,此習俗迄今仍流行于歐美各國深受基督教影響之地區。但將裝飾蛋提升至藝術品之境界的功臣,則非Faberge家族莫屬。
Faberge家族于公元1884年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設計了第一款的〝皇家復活蛋〞被指定為皇室御用品珠寶商。其后所接連不斷完成的皇家復活蛋系列產品,使得裝飾蛋成為舉世皆知的藝術品,其作品遺留至今偶于拍賣會上出現,皆以驚人的高價為人搶標。而其所創造的豪華風格,與民間彩繪蛋藝術相結合,形成今日歐美地區裝飾蛋之獨特風格與流行。
變速朽為永恒
蛋雕作品種類繁多,有人物肖像、花鳥魚蟲、京劇臉譜、詩文字畫,主輔相襯十分得當,惟妙惟肖斗艷爭芳。例如“人物肖像”蛋雕,從古代帝王將相到現代名人,個個形象逼真,活龍活現;在“奔馬圖”蛋雕中,色調鮮明栩栩如生,酷似一幅徐悲鴻的奔馬圖畫呈現在面前,讓人如醉如癡;在“花鳥魚蟲”蛋雕中, 蟈蟈鼓翅飛鳴,花草迎風滴露,花香鳥語,金魚戲水,使人心曠神怡;在“詩文字畫”蛋雕中,正面刻有詩人肖像,背面刻有妙語詩文,又將書法融匯其中,可謂人物、詩文、書法融于一爐,如貯百寶,讓人百看不厭,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