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鞏義七大莊園之——劉家大院
在鞏義有七個莊園在規模和歷史沉淀方面都是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韻味。這幾個莊園有的是國保單位、有的是省保單位,規模較大的有聞名的康百萬莊園,傳奇色彩濃的有泰茂莊園,春秋圣人的有程家大院,狀元府第的有牛狀元府,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的有張誥莊園和民國梟雄的有劉鎮華莊園。
12月19日,記者來到鞏義七大莊園最后一個莊園——劉家大院,去探訪這個一不是官宦世家,二不是世代商賈,靠一雙雙勤勞的雙手歷時數十年建起的龐大莊園。在劉家大院見到的不是豪華與莊嚴,更不是曾經擁有的虛華。在它的身上讀懂了北方農民的一種質樸、寬容和豪放的精神,一種對美好生活不斷追求、不斷升華的精神。
劉家大院位于芝田鎮官莊村西南150米,現存4個院落,建筑25幢,碑刻2通,亦稱王家大院。據王氏家譜載:明洪武年間由山西遷鞏,六世家祖王文燦創建四個大院和一座高樓。據樓內碑文記載:該樓建于乾隆四年,名叫堂樓。大院坐南向北,長50米,寬52.5米,樓高18米,進深5.35米,面闊10.4米,占地面積約2600平方米。到清嘉慶年間第八世時,因經營不善,家境敗落,遂將幾處大院賣給劉姓人家。現在這四處院落大部分還為劉姓人家居住。高樓現為官莊五隊劉公甫家使用。大院均為二進式院,每個院落有臨街房三間,東、西廂房各四間,過廳三間;二院東、西廂房各四間,上房三間。底層墻厚1米,一層為磚圈,二層、三層為棚板。由于年代已久,部分建筑已毀。
在院內記者見到了一通石碑,碑文記載了劉家祖先勤儉持家修身立志,教育子孫后代。碑文譯為:蓋這樓費了多少心計,多少力氣。又沒做高官,又沒做生意,這是我做莊稼勤儉而來的。康熙年間蓋中房,雍正年間蓋臨街房,乾隆年間蓋后樓,置地兩頃四十畝,兩個騾子,四頭牛,兩面石槽。勸說子孫要干正事,休賭錢,休吃酒,休抽煙。打人休打臉,罵人休揭短,為人休說欺天話等教育子孫后代的內容。
據鞏義市文物旅游局文物科馬萬里介紹,劉家大院早期為王家大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間,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初具規模。由于年代已久,部分建筑已毀,現存56間房屋。劉家大院具有典型的地方民居建筑特點,建筑宏偉,保存較好,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價值。2008年6月16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級保護單位。鞏義播報 陳振翔 文/圖【原標題:兩大家族歷經百年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