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打虎亭漢墓壁畫的遺存價值
2013/4/15 10:09:5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新密打虎亭漢墓壁畫的遺存價值
打虎亭漢墓壁畫裝飾圖案紛繁瑰麗,藝術風格自成體系,承載了漢代眾多的文化藝術氣息。打虎亭漢墓壁畫的繪畫風格獨具特色,裝飾手法自然嫻熟,有很重要的美術遺存價值。從美術遺存的角度分析打虎亭漢墓壁畫的價值,有助于更好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藝術,為現代設計提供更多的借鑒。
一、打虎亭漢墓壁畫概述
打虎亭漢墓位于鄭州西南32公里處的新密市打虎亭村,1960年進行發掘.1 988年元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打虎亭漢墓被中外專家譽為“中華東漢第一墓”,它的規模之大、保存之完整、文化藝術價值之珍貴在全國絕無僅有。
打虎亭漢墓是兩座高大的土冢,東西排列.猶如山丘一般。西冢高15米,東冢高7.5米,二冢的底邊周長約330米。1 960年-1961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隊對兩座墓冢進行了考古發掘,確認其為東漢晚期的墓葬,俗稱“打虎亭漢墓”。這是兩座東西并列的大型東漢墓,西為畫像石墓,東為壁畫墓。壁畫墓的墓室采用磚石混合、白灰砌縫筑成,墓室由甬道、墓門、前室、中室.后室.南耳室、東耳室、北耳室等八個部分組成。在壁畫墓中保存有內容豐富、色彩絢麗的彩色壁畫,為研究東漢時期中原地區民情風俗留下了重要的線索。
壁畫墓內大量的以朱砂、朱膘、石綠、石黃、黑墨等礦物質顏料繪制的彩色壁畫,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但仍色彩艷麗,鮮亮如初。其中的《宴飲百戲圖》是壁畫中的精品.長7.3米、高0.7米,熟練地運用了平涂著色的技法,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極高的藝術地位。墓室中的壁畫多是描繪墓主生前的莊園生活,有收租、坐廚。迎賓、宴飲、舞樂和百戲、相撲、車馬出行、侍女圖等。壁畫墓中室的南壁繪有大型的《車馬出行圖》,中室北壁繪《宴飲百戲圖》,尤其是《相撲圖》中人物英勇威武,動作栩栩如生,說明漢朝已有相撲運動,也證實了海外相撲發源于中國的說法。
壁畫墓中描繪的彩、墨色壁畫,內容包括了東漢時期人們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猶如一幅活生生的東漢風情畫卷。打虎亭漢墓的壁畫涵蓋內容十分廣泛,藝術風格自成體系,裝飾圖案紛繁瑰麗,并承載了眾多漢代的文化藝術信息,是具有時代風格和民族特色的卓越藝術珍品。無論是表現宴飲場面的《宴飲百戲圖》,還是描繪漢代人們競技活動的《相撲圖》及體現漢代晚期侍女生活的仕女圖……從每一幅壁畫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一千八百多年前漢代社會的風俗和文化氣息。
二、遺存在壁畫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遺存的概念
“遺存”包括遺跡和遺物兩大類。其中遺跡是指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痕跡,包括遺址、墓葬、灰坑、巖畫,窖藏及游牧民族所遺留下來的活動痕跡等。一般地說,遺跡經過了人類有意識的加工,因而能夠反映當時人類的活動,是考古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古代遺址能夠提供關于研究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生活狀況方面的完整的、重要的資料,據此可以闡明這一遺址當時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的特征和內容。
遺物是指古代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生產工具、武器,日用器具及裝飾品,也包括墓葬的隨葬品和墓中的畫像石、畫像磚及石刻、封泥、墓志、買地券.甲骨、簡牘、石經、紡織品、錢幣、度量衡器等。一般而言,遺物都經過人類有意識地加工和使用,未經人類加工的自然物,也必須與人類活動有關,如各種農作物、家禽及漁獵或采集所獲得的動植物的遺存等。遺物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產物,因此它們能夠從不同的方面反映當時社會生產和生活的情況。
(二)遺存的作用
目前我們正處在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沖擊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作為本土文化的民間美術遺存已處于極度衰微之勢,瀕臨滅絕的邊緣。進入21世紀,中國文化界最重要、最急迫的任務之一就是對民族藝術遺產的搶救和保護。
中國古老而悠久的美術遺產是人民大眾情感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民族文化的源頭與根基。千姿百態的民間美術遺存,如果得不到完整地記錄和保存,一旦毀滅,就無法再生。我們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民間藝術,民間美術文化價值的不可替代性決定了對其保護和搶救的必要性。
打虎亭漢墓作為中國珍貴的文化遺產,應該得到人們的充分重視。我們之所以重視打虎亭漢墓壁畫,是由于它是中國古老的美術遺存,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它濃縮著一個民族的精神.標志著一個民族的風格,凸顯著一個民族的價值觀,展示著一個民族的追求。但是,目前有很多具有中國傳統的民族文化遺產卻正在被國人所淡忘。如當提到相撲運動時,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日本,日本人也一直把相撲作為國技。事實上相撲并不是日本人創造的,相撲發源于中國。在漢朝之前,中國就有了相撲運動,打虎亭漢墓壁畫中的<相撲圖》,即為”日本相撲源于中國”提供了有力證據。中國的相撲在奈良時代傳人日本后,與日本當地的傳統文化相融合,發展成為集宗教、禮儀、哲學、美學為一體的綜合文化體系,現已成為日本的一項傳統文化遺產。
所以我們應該認識到遺存的重要性,使我們的美術文化遺產能夠很好地傳承與發揚。從遺存角度去分析打虎亭漢墓的遺存價值,我們能夠從中了解到更多的東漢晚期的社會文化風俗與民眾的生活形態,有助于我們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三、打虎亭漢墓壁畫遺存價值的體現
(一)遺存對傳統藝術的影響
從遺存角度分析打虎亭漢墓壁畫的價值,主要是對壁畫中描繪的精彩畫面進行深入分析,剖析它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呼吁人們重視這座一千八百年前的墓室壁畫遺存,以便把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更好地繼承下來。河南是美術文化遺產大省,民間美術是河南民間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隨著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農耕時代的腳步已漸漸遠去,美術遺存的創造主體正在整體地消失。現代化的氣息已滲透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商品經濟和都市文化的影響勢不可擋。美術遺存正在日益經受著現代社會的蠶食,商品經濟的發展及商品意識的濃化、工業產品的普及,使美術遺存中存在的原生狀態生活遭到破壞,傳統民族文化失去越來越多的生存空間和文化空間,最終導致一些優秀美術遺存漸次消失或成為歷史的陳跡。
因而,遺存價值在美術文物研究中才顯得更為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去更好地認識民族歷史與文化傳統。從遺存角度研究打虎亭漢墓壁畫有很強的理論與實際應用價值,其作為中國古代的美術文化遺產,應該得到更多的弘揚與傳承。
中華文化歷經數千年而綿延不絕,形成了十分豐厚的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承載了中華文化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歷史的重要見證。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應高度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合理開發利用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資源。
(二)獨具特色的繪畫風格
打虎亭漢墓壁畫墓除西室和側室外,全部是彩繪壁畫,總面積近200平方米。有車騎出行、舞樂百戲、宴飲、相撲等壁畫圖案。中室南北兩壁分別繪墓主人車騎出行和宴飲百戲圖。頂部繪有由芙蕖、方格、卷草組成的藻井,兩側繪有由飄逸的云氣和各種神獸組成的象征天上世界的巨幅壁畫。各室的石門上也刻有由云氣、仙人、神獸等構成的圖案。壁畫場面壯闊,構圖嚴謹,色彩鮮艷,具有東漢晚期第一流的藝術水平。
1.從壁畫墓繪制方法看,壁畫多是用墨色或淡紅線條在白色墻皮上直接繪制的,沒有發現線條錯亂的現象。這說明繪畫者胸有成竹,具有高超與熟練的繪畫技能。
2.各幅壁畫的設計與整體布局相當周密。在壁畫墓中室頂部的藻井圖案,兩側的異禽怪獸條幅,以及南壁和北壁上的迎賓圖和宴樂圖等大型長幅彩色壁畫,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后,都是分段繪制的,但每幅和每段的壁畫內容都布局合理,畫面上的每個人物和珍禽異獸形態都栩栩如生。
3.壁畫中各種人物的發髻與帽子,上衣與外衣,內裙與外衣之間,將各種色彩調配分開,呈現出內外分明,上下有別,顯得每個人物的穿著相當清楚而華麗。
4.壁畫中的人物刻畫細致,形象生動有趣.表現出高超的繪畫技巧。《宴飲百戲圖》中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和豐富多彩的百戲表演是研究我國古代雜技藝術的珍貴資料。大型藻井壁畫,凸顯了漢代的裝飾特色,是研究漢代繪畫和裝飾藝術的珍貴資料!断鄵鋱D》則使日本現代相樸運動找到了源流。因而,壁畫墓中的《宴飲百戲圖》、《相撲圖》及蓮花藻井圖案等彩色壁畫摹本,于1 974年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漢唐壁畫展”遠渡重洋,到日本展出,深受日本人民的好評,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譜寫了光輝燦爛的篇章。
(三)自然嫻熟的藝術手法
打虎亭漢墓壁畫藝術形象的塑造代表了漢代的造型理想,從其造型方式我們可以直接感知漢人的審美追求。漢墓壁畫從直接表象層面來看,主要突出在畫面上夸張的人物姿態和造型、張揚的動作、強勁的力度等方面,達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程度,無拘無束而自由奔放。
打虎亭漢墓壁畫的表現技法,為中國繪畫的發展積累了經驗。壁畫上人物及所有器物的畫法手法簡潔大方、率真明快,以色彩的靈活運用營造出視覺上的美感形式。畫面多為重彩繪畫,其用色第一位突出的是大色塊的構成關系,第二是微妙的色彩變化。在著色上強調固有色對比,在沿用春秋戰國以來繪畫“尚朱黑”的傳統基礎上,從單純的原色擴大為復雜的間色配置,使壁畫的色調明亮而又富于變化,帶有鮮明的時代性和中原地方性特征。無論從色調構成還是色相對比、純度對比等方面來看,都表現出繪者相當嫻熟的駕馭色彩的水平和能力。氣勢恢宏、稚拙古樸的漢墓壁畫作為漢代美術最重要的歷史遺存,它彰顯著漢代文化藝術大氣磅礴的主流風格,從一個側面展示了漢代美術的發展脈絡和重大成就。
打虎亭漢代墓室壁畫內容包羅萬象,是中國古代蘊涵思想性和觀念性的墓葬繪畫的典范和集大成者,因此它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所占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打虎亭漢墓壁畫的遺存價值能夠弘揚悠久的文化傳統和繼承民族藝術的風格。漢代藝術的包容、浪漫與雄渾,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審美高度,我們應該把這種民族美術遺產更好地傳承下去。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標志大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