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午,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龐姓委員會主辦的“中華龐氏好家風發展論壇”在鄭州市省人民會堂舉行。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林堅,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姓氏文化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陳建魁,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龐姓委員會會長龐現亮,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龐姓委員會名譽會長龐黎明,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龐姓委員會常務會長李云平,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龐姓委員會秘書長龐志奇,著名歷史學家、愛國主義教育專家龐士讓,中國書畫促進會副主席、中國著名書法家祝國進等領導、嘉賓以及來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湖南、四川、重慶、江蘇、山東、廣東、廣西、遼寧、吉林等地的龐姓代表200余人參加。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邱姓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邱波,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薛姓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薛德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何姓委員會秘書長何保安受邀參加此次論壇。
論壇首先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龐姓委員會會長龐現亮致歡迎辭。他首先代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龐姓委員會向遠道而來的全國龐姓代表們致以熱烈的歡迎,向致力于龐姓文化發展的龐姓后人和朋友們致以崇高敬意和真誠感謝。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龐姓委員會成立于2014年6月28日,成立以來,在省姓氏文化研究會的領導下,積極開展工作。龐現亮說,我們展開了大規模、多頻次的懇親聯誼活動,河南省將近三十萬龐姓家人,我們逐漸走遍龐姓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通過走訪活動,加深親情交流,加強了家人的團結,增強了凝聚力,為我們更快的發展起到了橋梁紐帶的作用。對于這次舉辦“中華龐氏好家風發展論壇”的目的,龐現亮會長講到,一是暢談親情,展望未來,使遙遠的親情關系更加密切,更加融合。二是通過聯誼會倡導團結、友愛精神,增強凝聚力,傳承家族優良傳統,使龐氏子弟成為孝雙親、愛同行、家和興、親親族、勤學習、守法紀、重修養、善持家的典范。三是關心、輔助、教育年輕一代,要勤奮學習,力爭進步,有所作為,為祖國的發展多做貢獻。四是希望借此機會加強全國各地龐氏宗親的聯誼和溝通,互幫互助,促進發展。親情割不斷,血脈總相連。尊敬的各位代表,我堅信只要我們眾志成城,開拓進取,團結互助,我們的龐姓文化事業一定會蒸蒸日上,欣欣向榮。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林堅致賀詞。她講到,今天,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龐姓委員會主辦的“中華龐姓好家風發展論壇”在這里隆重舉行,我代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出席今天會議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和同志們致以親切的問候和美好的祝愿!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家庭、家教、家風和家庭建設的重要性。那么,家風是什么?我理解,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形成并為家人或族人所接受的風尚,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所提倡的道德準則和為人處事的行為規范。家風是以父母或祖輩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的方式,世代相傳,不斷完善,用以教育、約束家庭成員的思想和作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家風形成的根基。我童年住在北京,胡同里一副油漆寫就的門聯讓我至今印象深刻:“忠厚傳家久,詩書継世長”,這就是那戶人家所提倡的家風。山西聞喜縣裴柏村有“推誠為應物之先,強學為立身之本,節儉為持家之基,清廉為從政之道”的《河東裴氏族訓》和《家訓》、《家戒》,全村形成良好的風尚,歷史上曾出了59位宰相和59位大將軍,中紀委網站曾予以宣傳報道。南北朝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名末清初朱柏廬的《朱子家訓》、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規》等都是家訓家規的典范。其內容由于時代局限存在一些需要揚棄的東西,但客觀上對形成中華民族的良好家風、民風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們說,樹立良好的家風,對于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對于促進黨風、民風以至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我們國家當前提倡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注重家庭建設,注重家庭、家教、家風,要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出行、處事等言談舉止中嚴格要求自己,向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焦裕祿等英雄模范人物學習,重視家教,樹立自己家庭的好家風,為家族傳承、社會發展和國家強盛做貢獻。

林堅講到,龐姓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積淀、歷代英賢輩出的姓氏,現名列姓氏排行榜第101位。龐姓又是一個對國家對民族做出過杰出貢獻的姓氏。得姓始祖畢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西周著名政治家,周初四圣之一。畢公高隨周武王興師伐紂立下赫赫戰功,后封其庶子于龐鄉,子孫以封邑為姓。龐姓家族傳承有《龐氏家訓》:“敦孝悌,睦宗族,立本業,慎交友,和兄弟,訓子弟,尚勤儉,戒爭訟,端品行,禁非為”,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希望龐姓委員會能夠發揮自身優勢,深入研究南陽龐鄉、魏國大將軍龐涓等有河南特色的龐姓歷史文化,爭取出一批有分量的論文并結集成書。通過“中華龐姓好家風發展論壇”的舉辦,通過學習龐姓家族涌現出來的“全國文明家庭”和“影響中國十大道德人物”的先進事跡,相信能夠進一步推動龐姓委員會的文明家庭建設力度。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已經決定在明年年會上表彰一批文明家庭,殷切希望河南龐姓屆時榜上有名。龐姓委員會成立以來做出了很大的成績。我們希望龐姓委員會再接再厲,在2017年的工作中,團結合作,銳意進取,按照省姓氏文化研究會的工作部署,認真抓學習,落實好黨建,多出研究成果,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加強自身建設,嚴格內部管理,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依法依規開展好各種活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和精神紐帶,姓氏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們大家攜起手來,振奮精神,萬眾一心,擼起袖子加油干,為貫徹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挖掘河南姓氏文化,為建設中原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構建全球華人根親文化圣地、構筑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而努力奮斗!
著名歷史學家、愛國主義教育專家龐士讓講話。他以“弘揚中華龐氏好家風,共圓民族復興中國夢”為題,講到,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是國之本,家風是國風之本,沒有家風哪來社風,哪來國風。家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和驕傲。所以,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這次論壇,進一步弘揚好中華龐氏的好家風。對弘揚好龐氏的好家風他談了兩點希望,一是深化中華龐氏家風的研究,特別重視中華龐氏好家風乃至中華龐氏文化的當代價值最大化,為共圓中國夢作出更大的貢獻。二是希望開好我們這次論壇,希望這次的論壇能夠成為一個新起點,能夠讓我們再次出發,為我們中華龐氏文化,書寫更加精彩的篇章。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姓氏文化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陳建魁致辭。首先他代表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姓氏文化工作委員會向“中華龐氏好家風發展論壇”的成功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隨后,他以“中國傳統家族文化的當代價值”為題,從“傳統家族文化的內涵”和“傳統家族文化的當代價值”兩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演講。他講到,中國傳統家族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在古代社會,中國家族文化以其忠孝的文化觀念,強調人生的社會貢獻和價值,忠誠于民族和國家,為建設當代社會倫理,增強民族和國家的凝聚力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傳統的家族文化,是以血緣親情為紐帶,以父系原則為主導,以家族和家庭成員間的上下尊卑、長幼有序的身份制定行為規范,以祖先崇拜和家族興旺作為人生信仰的一整套家法族規,并把這一套家法族規從理論上升華泛化到全社會各個層面,成為傳統文化中占主導地位的思想體系。家族文化不同于家庭文化,家庭文化具有普遍的時空性,廣泛存在于古今中外,而家族文化僅存在于某些時段和地區,像中國歷史上那樣根深蒂固的家族文化及其醞釀的家族精神,是中國社會區別于西方社會和其他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傳統留至今日的最深厚的文化資本。他認為,傳統家族文化的內涵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家族至上的人生觀,二是尊祖敬宗的團結意識,三是講究孝道的家族、家庭倫理精神,四是忠與孝的統一;傳統家族文化的當代價值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家族文化是形成民族國家凝聚力的一種文化因素,二是家族文化是當代家風建設的重要基礎和教材,三是家族文化是發展慈善事業的大好平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對家族及其文化進行新的詮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充分發揮其在民族國家文化建設與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隨后,百家姓氏文創中心聯盟發起人高淑明、原河南省軒轅氏姓氏工作委員會會長軒轅威、廣東龐大投資集團董事長龐建文也先后發表致辭和講話。
廣西龐姓代表龐光輝在講話中講到,廣西有八十萬龐姓家人,這次受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龐姓委員會的邀請來參加此次論壇,我感覺非常高興。廣西的龐氏來自中原,歷史上由于戰亂等原因遷到了廣西,廣西和中原的文化是一樣的,廣西的龐姓人也有著良好的家風。他講到,好家風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好傳統,我們歷代都是用好的家風、好的文化來教育后代。河南是我們中原文化大省,人才輩出,這次我會把見到的好家風、好榜樣帶到廣西去,進行宣傳。
論壇上,來自河南鶴壁的龐留安,河北的龐姣姣和河南周口的龐艷紅先后進行了發言。
其中,龐留安在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上,榮獲“全國文明家庭”的稱號,并同其他全國文明家庭代表受到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親切會見。龐留安和妻子朱素紅,都在浚縣善堂鎮迎陽鋪中心校任教。為了讓學校里的留守兒童開心,讓孩子們的父母在外務工安心,讓孩子們的爺爺奶奶放心,1997年7月,夫妻倆創辦了石佛鋪村“留守兒童之家”,將孩子們聚到自己身邊,讓他們感受來自“大家庭”的溫暖。二十年來,每逢雙休日、節假日,他們夫婦義務輔導留守兒童倫理、心理、生理知識,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法制宣傳、道德實踐、社會實踐活動,引領農村留守兒童在直接參與、親身體驗中,知榮辱,辨美丑,開闊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愉悅身心。用陪伴和關懷引導一批又一批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龐留安家庭因此先后榮獲“全國最美家庭”、“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等榮譽稱號。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龐姓委員會秘書長龐志奇以“ 好家風與龐姓文化研究”為主題進行演講。他講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會議上強調,要注重好家風,要把家風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總書記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風。”去年,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上,廣西玉林的龐富英、河南鶴壁的龐留安被授予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全國共評選出300戶文明家庭,我們龐家就占兩戶,這是我們全國龐氏家人的榮耀和自豪,也說明我們龐氏家族是具有好傳統、好家風的優秀民族。今天,我們在河南省人民大會堂舉行“中華龐氏好家風發展論壇”,就是配合黨中央關于好家風建設的要求,在全國推廣龐留安、龐富英、龐嬌嬌,他們在樹立好家風方面的經驗,弘揚正氣,傳播正能量,讓好家風、好家訓,世代相傳,造福子孫后代,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他講到,家庭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基點,修身齊家是干事創業的基礎。金錢隨時可以散去,富貴是飄蕩不定的,唯有家風,家族文化,卻傳承萬代,永不磨滅。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建設我們龐家好家風和繼承好傳統,努力做好龐姓文化研究工作。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龐姓委員會名譽會長龐黎明以“龐氏家訓”為題進行解讀。他講到,家訓是一個家庭或者一個家族對子孫后代立身處世、治業治家的教誨。它是一個家庭或者一個家族的道德標準,在這個道德標準影響下,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形成一種習慣的行為規范叫做家風。由此看來,家訓決定家風,家風依賴于家訓。隨后,他從“龐氏家訓的創作背景”、“龐氏家訓的創作心路歷程”、“龐氏家訓的創作立意”、“龐氏家訓的基本框架”、“龐氏家訓的內涵”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在論壇上,易經研究者張自強、四川德陽龐姓代表龐紹彩分別以“龐姓歷史人物”、“二十四孝的龐三春”等主題也進行了精彩的演講。
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龐姓代表聆聽了學者和專家的精彩發言。
本次論壇的召開,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著名書法家龐中華以及社會各界龐姓精英發來賀電表示祝賀。
家風,是中華名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一個家族或著家庭的傳統風尚,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良好的家風傳承是社會風尚的健康發展前提,弘揚良好的家風、家訓有利于家庭的幸福美滿,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本篇圖文由 《印象河南網》采編部 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