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場,15000名觀眾,音樂劇《媽媽咪呀》熱鄭州
高雅藝術在河南大有市場
專家:打鐵還得自身硬,做大藝術市場,需要更多本地品牌
《媽媽咪呀》劇照。本報記者 鄧 放 攝
□本報記者王曉欣
11月15日~18日,在省人民會堂連演6場的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場場座無虛席,觀眾多達15000人。
這向我們透露一個訊息:高雅藝術在河南大有市場。
《媽媽咪呀》鄭州熱演
11月15日晚,《媽媽咪呀》中文版首次在鄭州上演。走入省人民會堂,前廳的布置很有“希臘風情”,蔚藍色的飄帶仿佛一下子把觀眾帶到了那個希臘小島上,門口有很多《媽媽咪呀》的歌曲光碟出售,一系列衍生品凸顯了該劇成熟的營銷手段。
《媽媽咪呀》中文版是由河南百禾傳媒有限公司引進的。“當初,我們和版權方聯系時,對方認為這種高雅的音樂劇在河南不會有市場。經過多方努力,對方愿意嘗試一下,沒想到《媽媽咪呀》獲得了空前的火爆。”河南百禾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敏說。她透露,今年年底,公司還將引進意大利國家愛樂樂團和世界著名的基輔芭蕾舞團的《天鵝湖》,明年要引進音樂劇《貓》。
武敏認為,《媽媽咪呀》在河南取得成功,除了該劇影響力巨大外,還表明河南人對高雅藝術的接受度和鑒賞力已經很高了。
河南高雅藝術市場持續升溫
高雅藝術以前在河南市場很小,如今情況變了。武敏以百禾傳媒8年來一直致力于向河南市場引入高雅藝術為例:“從當初的一年幾場到現在的一年幾十場,從300人的小眾音樂會到4000人的芭蕾舞劇,這8年有近2000名各國藝術家應邀來河南演出,高雅藝術這枝玫瑰散發的馨香熏陶了20萬名觀眾,也浸潤了河南這片厚重的土地。”
除了百禾傳媒,河南藝術中心、河南歌舞劇院等都在致力于將高雅藝術引入尋常百姓家。
河南藝術中心的負責人說,這里演出的芭蕾舞、音樂演奏會、音樂劇越來越受觀眾歡迎,目前整體上座率已達80%~90%。
河南歌舞演藝集團董事長周虹說,他們以前一年只有十幾場演出,現在平均每周都有演出。“商演和公益演出的數量都增加了,而且我們每年還有20多場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演出,很受歡迎。”
情況的確是這樣。近年來,俄羅斯國家冰上芭蕾舞團的《胡桃夾子》和《天鵝湖》、美國原版兒童音樂劇《灰姑娘》、芭蕾舞劇《白毛女》、話劇《瘋狂電視臺》、音樂劇《茜茜公主》、德國柏林交響樂團音樂會、美國費城交響樂團音樂會等國內外各種類型的高雅藝術,在河南一共演出了好幾百場,上座率也越來越高。
做大高雅藝術市場,需要本地品牌的支撐
“提到高雅藝術,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舶來品’——國外的交響樂、舞劇、歌劇等。但打鐵還得自身硬,高雅藝術的市場要真正擴大,需要更多本地品牌的支撐,因為本土化的藝術會更接地氣、更容易讓觀眾接受。”周虹說,“你看,《媽媽咪呀》到了鄭州還要說一句河南話。我認為模仿和引進都比較容易,關鍵是創新,做出本土的品牌。”
周虹說,基于此,河南交響樂團聘請著名指揮大師湯沐海擔任總監,闖出了自己的演出市場“品牌”。每年除了備受矚目的新年音樂會、新春音樂會,還推出了“交響音樂演出季”、元宵節音樂會、端午節音樂會和中秋音樂會等。此外,河南民族樂團還加入保利院線進行全國巡演,把中原的聲音傳到了全國。
周虹認為,有了品牌才能產生更大的影響力,形成固定的觀眾群。高雅藝術市場的培育有個過程,雖然河南現在有了比較好的態勢,但是還沒有真正成熟,有待于進一步引導和培育。(原標題:《媽媽咪呀》鄭州熱演 河南高雅藝術市場持續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