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新聞資訊 >> 瀏覽鄭州

“地鐵之上的鄭州版圖擴容”系列之五 “東擴北移”,搭建現代大都市框架

2013/12/25 11:25:27 點擊數: 【字體:

“地鐵之上的鄭州版圖擴容”系列之五 “東擴北移”,搭建現代大都市框架
1995版的鄭州規劃圖 資料圖片
“地鐵之上的鄭州版圖擴容”系列之五 “東擴北移”,搭建現代大都市框架
2010版鄭州規劃圖 資料圖片
 

  □策劃 文體中心 執行 記者 朱金中 通訊員 唐智霞 

  引子

  PREFACE

  1954年的鄭州總體規劃,不僅是第一份落到實處的規劃,也是到目前為止影響時間最長的一份規劃——由于歷史原因,其后近30年的時間里,雖然也進行過幾次規劃,但都未能落實。

  在1954年規劃的指導下,到上世紀80年代,鄭州已經形成了國棉基地為中心的棉紡工業區,南陽路工業區,行政區和西部市政府行政區,以河南農業大學、鄭州工學院、河南財經學院等為主體的文化路東北文化區和以鄭州大學、鄭州航空管理學院等為主體的大學路西部文化區。

  “改革開放之后,鄭州新的城市規劃勢在必行,1979年,鄭州開始編制新一輪的城市總體規劃,到1981年完成了《鄭州市修訂城市總體規劃綱要》,1984年得到國務院的審批。”鄭州市城鄉規劃局規劃一處主任科員馬州平說,因為這個規劃是第二年實施的,所以也俗稱1982版規劃。

  這次規劃確定的鄭州城市發展規模為:到1985年市區人口控制在85萬,用地面積控制在71平方公里以內;到2000年市區人口不超過100萬,用地面積控制在105平方公里內。

  這次規劃確定:城市建成區以緊促環狀發展為主,在城市布局上改變以前單中心結構布局,采用多中心結構的方案。在已有的發展框架下,做出一些調整,近期規劃為三個中心:京廣鐵路以西為一塊,以碧沙崗市場為中心;京廣鐵路東、金水河北為一塊,以花園路口為中心;京廣鐵路東、金水河南為一塊,以二七廣場為中心。遠期將發展淮河路以南,以鐵路廣場為中心。這種在原有發展基礎上的多中心調整,改變了以前僅以二七廣場為中心的單中心城市結構,有利于城市內部結構的優化,對緩解二七廣場城市中心的壓力有良好作用。

  鄭東新區

  鄭州城區規劃史上的大手筆

  梁海超的家在西郊,但每天都要早起開車跑大半個市區上班——他在經三路開了一家不大的公司。“大概是1997年的時候,我就建議把公司遷到這一片,合伙人還不樂意,覺得很偏,當時林科路還是土路,一下雨一腳水一腳泥的。”

  上世紀90年代的農業路一帶,雖然挨著行政區,但還是很荒涼。動物園和農科院試驗田,這兩個名詞就是當時偏僻的代名詞。西區一帶,遠比北區一帶繁華。

  1982版的總體規劃并不太看好北區,不過上世紀整個80年代,是鄭州大發展的一個階段,1985年,鄭州市中心城區人口已經突破90.4萬人,城區面積達到了72.2平方公里——1982版規劃明顯滯后了。盡管第二年又編制了新規劃,但在那個計劃跟不上變化的大發展年代,一份能夠承前啟后的規劃勢在必行,這就是對新世紀的省會規劃影響深遠的1995版鄭州總體規劃。

  這份規劃勾勒了1995年到2010年的鄭州整體框架,并于1998年得到國務院批準。這份規劃預計,到2000年鄭州市區人口為170萬,2010年為230萬;2000年市區城市建設用地132平方公里,2010年為189平方公里。在這份規劃的指導下,還先后編制了近期規劃、鄭東新區規劃、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北部花園口規劃、大學城規劃等多個分區規劃。

  這份規劃對未來省會的版圖設計為:城市保持原有規劃的多中心形式,形成中心城市、一個核心、三個中心、三個副中心的多中心布局。種種術語,在鄭州老百姓的口中,形象地稱呼為“東擴北移”。

  雖然并非所有人都像梁海超那樣很早就看好北區的潛力優勢,但在跨進新世紀的時候,任何鄭州人都不再懷疑東區和北區的崛起了。不管是有意圖的商業開發,還是無意識的生活轉變,鄭州版圖的重點已經轉向了。

  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的高平原今年37歲,1998年來鄭州上班時一個月只有一千多元的工資,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豐慶路購置了一套小戶型商品房。“什么投資房產啊,升值啊,剛參加工作也不懂,跟著同事買的,買來就是自己住,總房價還不到9萬,還得按揭,壓力很大。”高平原現在很愜意,“現在真切感覺到升值了,有人掏30萬我都不賣。”早就搬進新居的他將這套小戶型重新裝修并出租,一個月能給他帶來一千元的收入。

  進入新世紀的鄭州版圖在迅速擴容,“東擴北移”的步伐跨越了原來的107國道。如今這條被命名為中州大道的路已經成為鄭州的市區主干道。而中州大道東側,就是鄭東新區。

  2002年,經國家建設部批準,鄭州對東部建設用地進行了局部調整,最終敲定了現代化大都市風貌的新城區——鄭東新區。

  幾十年前,一條京廣線開辟近代鄭州老城區和新區的雙城格局,現如今,向東發展的鄭州跨越了中州大道,開辟了又一個新城區。

  “2009年,我們公司搬進CBD時,感覺還不錯,很空曠,寫字樓也沒幾家公司,下面的車位隨便停。”徐嘉躍是一家投資公司的負責人,他笑著說,鄭東新區剛建時,網上有人還炒作說“鬼城”,這才幾年基本上就起來了,“早上不到八點下面就沒車位了,別的不敢說,CBD可是熱鬧多了。”

  鄭東新區無疑是鄭州城區規劃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手筆,CBD、商住物流區、龍湖區、龍子湖高校園區、科技物流園區和國家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六大功能區帶動了整個東區的蓬勃發展。

  陜西師范大學郝展鵬先生認為,鄭東新區的規劃以及對1995版的鄭州城市總體規劃的調整,使鄭州從一核多中心的規劃結構變成了舊城二七廣場和鄭東新區龍湖CBD中心組成的“雙核”結構。這種“雙核”結構的規劃將引導鄭州城市的中心向由京廣鐵路和隴海鐵路分割形成的東南象限發展,或許將改變多年以來城市與鐵路糾纏的局面。

  城市地鐵

  讓鄭州進入立體模式

  跨越中州大道,讓鄭州的版圖向東延伸,但這種延伸似乎并不是終點。

  2004年,鄭州人乃至河南人聽到了一個新名詞:鄭汴一體化。2004年4月16日,《河南日報》以整版的篇幅比較系統地提出了“鄭汴一體化”的概念。今年10月26日,鄭州開封兩座城市將同時使用0371的區號,很多人驚嘆:“鄭汴一體化”已經進入倒計時。

  和同事們紛紛在鄭東新區安置新家不同,幾年前,在鄭東新區某私企上班的謝偉在中牟購買了一套小別墅。“當時價格非常非常便宜,如果鄭汴真的一體化,我的房子豈不是在新的市區中心了。”謝偉笑著說。

  鄭州的城區規劃已經不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事,很多老百姓已經明白,一份城市規劃將對他們的生活產生怎么樣的影響,從投資理財到超市醫院學校設置,規劃都影響著他們現在和將來的生活。

  “我每次開車路過祭城橋,都會瞅瞅旁邊的兒童醫院蓋得咋樣了,規劃說明年初投入使用,就盼著這一天呢。”市民張先生說,每次小孩生病,都得往堵得不行的市區跑,實在頭疼。

  2005年,經國家建設部批準,鄭州市政府委托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新一版《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7-2020)》。2010年8月,新規劃得到國務院批準。

  “這份最新的鄭州城市規劃,最大的特點就是更加強調城鄉統籌。”馬州平說,根據這份規劃,到2020年,鄭州市區總人口將在1100萬人左右,中心城區城市人口為450萬人。而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千米以內。

  2013年12月26日,鄭州地鐵將正式投入試運營,鄭州的城市版圖已經不再是平面構架,而是進入了立體模式。新規劃專門用一個章節對未來省會地下空間進行了規劃,不僅對地下交通網絡進行了規劃,而且規劃了未來鄭州的地下商業街和多功能綜合體,預計到2020年,地下空間利用面積達1200萬平方米。

  新規劃為我們勾勒了一個更加美好的新的城市框架。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似乎再完美的規劃都不足以完整地設計出未來趨勢——鄭州的快速發展步伐總是給我們意外的驚喜。

  當我們瀏覽那一幅幅曾經的鄭州市區版圖,一百年前,鄭縣是如此的狹小和落后,但審視著如今的省會版圖,鄭州又是如此的大氣與現代。又一個十年之后,鄭州的版圖又將是什么模樣呢?也許,又會是一個出乎意料的驚喜。 (原標題:“地鐵之上的鄭州版圖擴容”系列之五 “東擴北移”,搭建現代大都市框架)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3-12-2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