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新聞資訊 >> 瀏覽鄭州

文明鄭州“非遺”名錄——新鄭大棗習俗與砑棗技藝

2014/3/17 9:58:26 點擊數: 【字體:

文明鄭州“非遺”名錄——新鄭大棗習俗與砑棗技藝

    新鄭大棗習俗與砑棗技藝

    新鄭地處中原腹地,是中國棗樹發(fā)源地之一。新鄭大棗以灰棗、雞心棗為主栽品種,棗果以核小、肉厚、糖分高、香味濃著稱,有享譽中外的“新鄭大棗甜似蜜”之美稱。新鄭勞動人民在長期從事與棗有關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極其豐厚的棗文化積淀和淳樸的民風民俗,并且創(chuàng)造了舉世獨一無二的砑棗技藝。

    根據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中發(fā)現的炭化棗核推斷,新鄭大棗栽培歷史有8000年之久。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新鄭大棗無不滲透在人們的生產生活習俗的各個方面,如棗樹栽培管理習俗、生產商貿習俗、消費習俗、歲時節(jié)令和民間信仰等,從而形成了新鄭獨特的大棗習俗文化。

    在新鄭大棗習俗文化中,新鄭先民們獨創(chuàng)的砑棗技藝,是最具代表性和唯一性的棗樹栽培傳統(tǒng)文化,對振興中華棗業(yè)、豐富中華棗文化有著獨特的貢獻。砑棗技藝雖同《齊民要術》中“反斧斑駁椎之”的原理、作用相近,但應用時期、處理方式更具科學性,對棗樹的副作用更小。目前新鄭棗區(qū)仍有500年以上古棗樹近兩千株依然開花結果。這一技術不僅填補了棗樹保花保果的技術空白,也為后人特別是棗樹科技工作者留下了豐厚的寶貴遺產。

    “新鄭大棗習俗與砑棗技藝”的價值和影響巨大:其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對研究古代人民的生活生產方式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其中的藥用習俗和栽培習俗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砑棗技藝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能使棗樹平均產量提高8%~14%;新鄭灰棗及栽培管理技術在我國西部新疆等地具有重要的開發(fā)利用價值;大棗習俗文化表現形式多元化,對研究古人風俗民情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2009年,“新鄭大棗習俗與砑棗技藝”入選河南省第二批非遺名錄。(原標題:文明鄭州“非遺”名錄——新鄭大棗習俗與砑棗技藝)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鄭州日報(2014-03-1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