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贈與嘉賓每位一尊黃帝像河南商報記者王春勝/攝
昨日,黃帝文化國際論壇在新鄭開幕
來聽聽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傅佩榮,如何解讀儒家思想—— 言必信,行必果這是“三等人”才有的行事作風
河南商報記者李雅靜首席記者鄭筱倩實習生趙靈修樊玉璽
你是否經常會對人拍著胸脯說,咱做人實在,言必信,行必果!
其實,這并非儒家推崇的至上人格!是境界不高的“三等人”才有的行事作風。第八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昨日在新鄭開幕。論壇上,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傅佩榮、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孝正先后登上論壇,為廣大大學生傳道解惑,縱論中華傳統文化。
儒家信奉“言必信,行必果”?
這是一種誤讀,儒家講仁愛,更講智慧
不管是經商還是做事,不少人都信奉儒家的“言必信,行必果”。
昨天的論壇中,傅佩榮卻旗幟鮮明地表示,這完全是對儒家的一種誤讀。
傅佩榮說,子貢曾經問孔子,應該成為什么樣的讀書人?
孔子說,第三等人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這其實是一板一眼的小人(認死理的境界不高的人)。
孔子為什么要這樣說?傅佩榮解釋說,比如有個朋友想借你的獵槍,你答應下個月借給他。下個月你朋友得了憂郁癥,你還把槍借給他嗎?所以真正的儒家隨時注意到變化,它講仁愛,更講究智慧。
儒家的思想是什么?
只要我有一點點能力,就要替別人服務
在傅佩榮看來,儒家思想對當今社會是很有價值的。他說,儒家價值觀主要分為三個階層。第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第二個層次是人我互動,第三個層次是超越自我。
傅佩榮說,孔子認為人是有人性的,跟動物不一樣,這種人性是什么?是向善,你真誠的話,就有力量由內而發,只要我有一點點能力,就要替別人服務,這就是儒家的思想。
老人倒了扶不扶?
周孝正說扶,賴上自己認倒霉
用當天論壇主持人張澤群的話說,聽周孝正演講,就像是聽單口相聲,這位著名社會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演講《中華文明與公眾核心價值觀》時,臺下笑聲不斷。
周孝正認為主流價值觀,從社會層面來講,就是自由、平等、公正;從個人層面來講就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他說,實現這幾個字,其實非常不容易,比如說最近清華大學自主招生,老人倒了扶不扶也成為考題。說起他的選擇,他很直接地說“扶”,“如果我扶了十個,一個賴上我了,我認倒霉,但這畢竟比例很低。”
互動提問
問題:在紛亂的社會中
如果碰到人生困境,有委屈了該怎么辦?
傅佩榮:人活在世上是有運氣成分的。孔子14年卻只跑了3個省,包括我們河南在內,這是受到了時代的限制。
孔子如果活在今天,每個省份的孔子學院肯定都想親自去看一下。我們學《易經》有兩句話,居安思危,樂天知命。
問題:教育公平一直是全國特別是河南關注的焦點,對此您怎么看?
周孝正:教育公平就是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你作為老師來講,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作為大學來講,就是選拔,四個人都想上大學,只要一個人,這就考吧,但一定要公平。
我覺得公平其實有點“平”,應改成公正,不患寡患不公正,就這意思。 (原標題:黃帝文化國際論壇在新鄭開幕 教授解讀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