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面泥,經過她的雙手快速地捏、搓、揉、掀,再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三五分鐘,一件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面人作品便完成了。雖然已是75歲的老人,但面塑大師曹順蘭捏起面人來,雙手依然靈活。
曹順蘭出生于面人世家,從小時候就開始做面人,是家里第三代傳承人,癡迷面塑已有70多載。“從小我看著爺爺、爸爸做面人,別的小孩有玩具,我的玩具就是一塊面,玩耍的時候模仿大人捏面人,慢慢我就能捏出像樣的東西了。”曹順蘭說,后來家里人看她有悟性,專門對她進行指導。曹順蘭小時候迷小人書,喜歡創作人物作品,她的創作素材多來自于小人書里的形象,比如三國、水滸、西游記、西廂記等里的人物。為了追求真實,她還專門研究過中國歷代服飾,她創作的藝術形象,不但面部表情栩栩如生,就連服飾細節都力求還原歷史。
曹順蘭說,面塑也叫捏面人,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雕塑工藝品。它的制作工藝主要是用糯米粉和面粉攪到一塊蒸熟,再根據作品的需要給面粉染上顏色。除了面團,捏面人還需要防腐劑、蠟油、蜂蜜等材料,以及刀、剪、搟面杖等工具。
曹順蘭的作品取材廣泛,花鳥蟲魚、飛禽走獸,戲劇人物,構思巧妙,寫真與夸張各異。她創作的三國“五虎上將”、古代“四大美人”、“鐘馗”等眾多歷史人物面塑作品先后在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河南省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上獲獎。曹順蘭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獲得世界民間藝術家最高獎(首屆亞太地區)“金飛鷹獎”終身成就獎及中華漢學家藝術金獎。
作為一名鄭州市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及老面塑藝人,曹順蘭一直致力于這項民間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她在社區夏令營義務教了孩子們7年面塑課。許多從山東、安徽、南陽、濮陽等省內外慕名前來學藝的年輕人絡繹不絕。曹順蘭還表示,如果有殘疾人想學面塑,她會免費傳授,讓他們也能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