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鄭州 >> 新聞資訊 >> 瀏覽鄭州

留住玉仙廟的歷史記憶

2014/9/25 9:49:36 點擊數(shù): 【字體:

留住玉仙廟的歷史記憶

玉仙廟鼓樓一角

    馮勃源 王曉琳

    磚瓦的碰撞聲、機器的轟隆聲,還有工人的吶喊聲……近日,鄭州市石嘴村玉仙廟搶修保護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玉仙廟據(jù)考約始建于漢代,鼎盛時期占地近150畝,40余座古神殿和神洞依山而建,供奉著許多官方或民間的神靈。黃河以北、山東、山西乃至浙江人都曾來這里燒香拜廟,香火旺時,滿山青煙繚繞,頗為壯觀。

    爬上村西的土山坡舉目望去,汜水河環(huán)抱中的石嘴村若隱若現(xiàn)地向南延伸望不到盡頭。《汜水縣志·屈子祠記》中有這樣的描述:浮戲之山,汜水出焉。逶迤而西,林木奧衍,溪流環(huán)帶,郁然深美而秀拔者,是為石底山,漢屈伯彥講學處也。石底山,即石嘴村后的石嘴山。據(jù)村里的老人說,玉仙廟的前面就是屈伯彥講學處,即屈子講學臺。

    屈伯彥何許人也?漢成皋地(今屬汜水鎮(zhèn))之大儒,享有美譽的飽學之士。史書上并無過多記載,只知他曾在此建立私學,廣收晉冀魯豫學子,因前來聽課的人眾多,不得不在室外筑起高臺登臺講學,“屈子講學臺”由此而生。在《后漢書·郭林宗傳記》中我們得知,郭泰(字林宗)師從屈伯彥,三年學成后赴洛,很快名震京師,成為當時的太學領袖。郭泰死后,當時從弘農(nóng)郡函谷關以西,河內(nèi)郡湯陰以北2000里內(nèi)有近萬人“負笈荷擔彌路,柴車葦裝塞涂”前來送葬,書法家蔡邕親為其撰寫碑文。其徒如此,何況師焉?

    而今,屈子早已去矣!而屈子講學臺幾經(jīng)湮沒,最終蹤跡全無;玉仙廟經(jīng)千年風吹雨打,幾經(jīng)摧毀,也已岌岌可危、瀕臨坍塌。年逾古稀的石嘴村小學校長鄭培泉說:“‘屈伯彥’這個曾經(jīng)輝煌的名字,如今還有多少人知道?村里有的年輕人從不進廟宇,甚至不屑一顧,他們又怎么會知道玉仙廟里那令人嘆為觀止的雕刻、彩繪藝術?”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chuàng)新。現(xiàn)如今,海內(nèi)外的中國人都在積極尋找、保留那些屬于自己的傳統(tǒng)和文化,而屈子講學臺、玉仙廟正是石嘴人代代相承的文化血脈、守護至今的精神家園。

    自2014年起,石嘴村邀請專家考察研討,制定搶修計劃,并積極組織社會愛心人士捐資,搶救恢復玉仙廟、屈子講學臺歷史風貌,欲與在建的、從石嘴村穿村而過的太溪湖生態(tài)水系工程南北呼應,使之成為上街乃至鄭州生態(tài)旅游的一大亮點。

    與此同時,石嘴村村委積極籌備申報文物保護單位,以加強對古建筑的科學保護和利用。如今,玉仙廟的修繕工作在石嘴村百姓的支持下順利推進。石嘴村黨總支書記、村委主任鄭培泉說:“玉仙廟、屈子講學臺不是個人的,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是國家的。”

    鄭州大學文化產(chǎn)業(yè)研究中心主任汪振軍表示:“寺廟是民間文化的重要載體,寄托著百姓淳樸、善良的愿望,拜廟燒香作為一種民間習俗,是眾多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玉仙廟搶修工程是群眾自發(fā)的文化傳承,不僅可使傳統(tǒng)文化得以延續(xù),也維持了當?shù)匚幕耐暾浴9沤ㄖ䲟屝薇Wo需要民間力量的積極參與,但一定要做好引導工作。”

    如今,玉仙廟的搶修保護工程已完成70%。此次工程主要修繕的是玉仙圣殿、東岳殿、火神殿、九龍王殿等8座磚木瓦結構的神殿。年底竣工后,基本可恢復石嘴山下玉仙廟磚砌結構神殿的歷史風貌。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4-09-2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