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上午,中原首屆年俗文化產品體驗展在大商新瑪特鄭州金博大店舉行,包括糖塑、剪紙、面塑、泥人造型在內的1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工藝師帶來了精美的工藝品,還現場表演民俗手藝。圍觀市民也紛紛拿出手機,拍下工藝師們制作工藝品的過程參與活動,贏取禮品。
現場
體驗參觀非遺物品制作
3月1日上午10點,大商新瑪特鄭州金博大店一樓大廳內,工藝師們剛在展位上擺出泥咕咕、面塑熊貓、葫蘆烙畫等作品,就吸引來不少市民。
“爸爸,這個是什么呀?”一位小朋友上來就拿起一個泥咕咕問父親,孩子的父親則拿著手機不住地給兒子拍照。他說,兒子是河南商報小記者,看到河南商報消息說,來金博大體驗年俗文化展,發照片還能贏取禮品,就拉著他要來看看。
另一邊,小學三年級的小文浩正在木版年畫的印制展臺前操作體驗,沾墨、刷版、覆紙、印染,一幅單色的木版年畫就出來了。拿著自己印制的木版年畫,小文浩得意地說:“等開了學,一定要跟同學展示下自己印的畫。”
傳承
一家三代做糖塑的趙健:民間藝術要傳承下去
舀起一勺糖稀,行云流水般地滴在鋼板上,只要半分鐘,一條張牙舞爪的糖塑龍就出現在糖塑藝人趙健的手中,饞嘴的小朋友們一邊品嘗,一邊盯著看。
45歲的趙師傅自高中畢業就學起了這門手藝,如今靠這門手藝已在鄭州落地生根。“高中畢業后,就隨爺爺跑江湖,幾年下來,用糖作畫已經得心應手。”說著,趙師傅先自己驕傲了起來。但提起糖塑手藝的傳承與發展,趙師傅又擔憂起來。
“如今,喜歡這個的人不少,但真正要把這個傳承發展的人卻越來越少。”趙師傅說,這次受邀來參加“年俗文化體驗展”,就是想讓更多人知道糖塑是咱民間藝人智慧的結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能把它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