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新聞資訊 >> 瀏覽鄭州

河南八旬“猴加官”技藝傳承人:盼繼承望發揚

2015/3/6 11:04:50 點擊數: 【字體:

河南八旬“猴加官”技藝傳承人:盼繼承望發揚

圖為魏義民老人向記者展示其制作的”猴加官“。 潘俊宇 攝
 

  中新網鄭州3月5日電 (潘俊宇)作為內涵豐富的各種傳統民間技藝,一直都是我國歷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篇章,歷來備受大眾喜愛,隨著近年來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的加大,眾多有著悠久歷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受到保護傳承下來。而起源于中原地區的民間技藝“猴加官”雖然有著300余年的發展歷史,但如今能夠掌握此項技藝的僅剩下88歲的河南老人魏義民,“我希望能有一些年輕人來學習、繼承這項技藝,并將其發揚廣大,走向全國。”魏義民告訴記者,他不愿意看到這項老祖宗傳下來的技藝在自己的手中斷了傳承。

  3月5日,記者來到鄭州城隍廟內魏義民的攤位時,他正在向圍觀的市民展示手中的“猴加官”,只見魏義民雙手捏著小木棍,棍上的細線與懸著的“猴加官”相連,魏義民輕輕的轉動著手中的木棍,形象逼真的小猴子便會反復的戴上、摘下手中的臉譜,一扯一動,一個“猴加官”的動作便完成了,小猴子滑稽,可愛的動作,惹的眾多圍觀的市民笑聲不斷。記者觀察到,魏義民老人攤位上懸掛的“猴加官”造型、色彩、表情盡不相同,但都是由上了色彩的泥土與皮布制作而成。

  魏義民告訴記者,他祖籍河南南陽,14歲時便跟著師父學習“猴加官”,據他了解,“猴加官”是民間藝人受戲劇啟發而發明的,談及到“猴加官”的寓意時,魏義民笑著說道:“猴同“侯”,與臉譜官帽疊加起來,侯再加官,寓意封侯又加官,同時也是一種富貴的象征。”魏義民說,無論官員還是商人,都很樂意接受“猴加官”的寓意,“因為寓意吉祥,催人奮進啊。”

  對于“猴加官”制作的過程以及所需的材料,魏義民告訴記者,首先需要選取細密有黏性的土,然后用濕毛巾覆蓋,然后將泥巴摁入準備好的各種模具中,做出面具、猴頭和四爪,等曬干后開始進行彩繪,然后將猴頭與四爪用破布與羊皮黏在一起,最后將面具用細線與猴身穿在一起栓到小木棍上,一個完整的“猴加官”就制作完成了。“這里巧妙的利用了杠桿原理,同時與泥塑結合,使小猴子活動自如。”魏義民說,這些年間技藝都是老祖宗們智慧的結晶。據粗略統計,在幾十年的歲月中,魏義民做成并售出的“猴加官”已經超過了八千只。

  由于“猴加官”是純手工制作,工藝較復雜,耗時費力,經濟效益差,現在很少有人人愿意學習,從事此行業,這也直接導致了全國只剩下魏義民一脈傳承。魏義民告訴記者,學習制作“猴加官”是個漫長的過程,至少三年才能出師。幾年前,曾經有兩個青年登門向老大爺拜師,由于耐不住寂寞,感覺枯燥乏味,僅學了幾個月就走了,魏義民對此感到很無奈,后來隨著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逐漸重視,“猴加官”于2008年4月被評為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在2009年6月入選了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魏義民老人也成了掌握“猴加官”的唯一傳承人。幾年前,為防止這項技藝失傳,鄭州管城區政府特地派去兩個年輕人,跟著魏義民老人學習制作“猴加官”。

  如今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老人越發變得憂心忡忡,“我老了,現在真的很想讓更多的人掌握這門技藝,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精髓,不能斷在我的手里啊。”魏義民說,雖然現在有兩個徒弟在跟著他學習,但是他心里還是不踏實,仍然希望有更多喜歡這項技藝的人能學習,制作這項技藝,將其發揚光大,達到家喻戶曉的地步,魏義民老人向記者坦言,只要有人真心實意的想學,他都會毫不猶豫的傾囊相授,手把手地教會為止。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