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的風景名勝有哪些?”9月10日下午,首次來登封的中山大學人文科學院院長倪梁康,在嵩山論壇會場大廳饒有興致地問起當地風景名勝,在得到記者的答案后,他表示要去嵩陽書院、觀星臺、少林寺看看。倪梁康教授給此次論壇帶來了新的觀點“以新的世界眼光審閱新的華夏文明”,他希望“能夠在一種跨文化的眼光中重新審思和詮釋華夏文化中的思想與學說”。
截至昨日下午,已有印度、俄羅斯、奧地利、美國等多位國際專家學者和部分國內專家學者抵達登封。
12日、13日,嵩山群賢畢至,河南嘉賓云集,海內外170余位政要、專家學者將要給為期兩天的嵩山論壇繼續注入新的思想活力。
而已走過三年歷程的嵩山論壇,是如何通過對話的方式,始終回應著時代主題的要旨。論壇之外,它對城市地區的綜合發展,現實意義又指向何處? 鄭州晚報記者 袁建龍 實習生 孫淑霞
首屆論壇
“從軸心文明到對話文明”
2012年9月20日~23日首屆嵩山論壇,來自美國、俄羅斯、新西蘭、日本以及國內兩岸三地的130多位知名學者教授一起探討首屆論壇主題。河南省副省長張廣智在致辭中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相聚在美麗的中岳嵩山舉行華夏文明與世界文明對話論壇,是中國文化學術領域的空前之舉,也是世界文化學術領域的一件盛事。”美國坦普爾大學對話學院院長斯維德勒教授、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赫魯濟教授等國際知名學者,國內的樓宇烈、嚴紹璗、王邦維、羅志田、周生春、郭少棠等知名學者作了報告。論壇進行了70余次主題演講和專家發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嵩山論壇”組委會充分尊重大家的建議,就論壇的長期舉辦進行了探討,并計劃在登封建設永遠的研究基地和會址,把華夏文明推向世界,推動華夏文明向全球多元文明開放、交流、對話、反思、學習、創新。論壇的總主題“嵩山論壇——華夏文明與世界文明對話”保持不變,每年一屆,選取不同的年度主題。
第二屆嵩山論壇
“人文精神與生態意識”
2013年9月5日~13日第二屆嵩山論壇,圍繞“人文精神與生態意識”主題,來自美國、俄羅斯、德國、新加坡、中國港澳臺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余位著名專家學者,20余位國務院參事、兩院院士和中央部委領導,120余位國內專家學者,80位企業家紛紛發表精彩言論。
中國城市戰略研究中心主任丁曉宇對于嵩山論壇的意義,作出了高度評價:“達沃斯論壇是幾個人先開始談的,后來成了全球知名論壇;博鰲論壇,主要是偏重經濟層面;現在,缺乏一個全球性的文化論壇。嵩山論壇的建設、發展恰逢其時,并且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嵩山地處中原,是儒釋道三教薈萃的地方,也是華夏文明的源頭。幾千年之后,我們再次相聚在這里,是對華夏文明的再反思,也在對人類未來的發展蓄力。所以,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嵩山論壇的意義,它不單是屬于登封的,也不單是屬于河南的,甚至不單屬于中國,而應該是屬于全人類,它的發展,應該致力于為全人類的和諧、可持續發展出謀劃策。”
著名作家馮驥才有感而發:“文化是永遠不變的王牌,富起來容易,有文化不容易,我向牢牢抓住文化根基的河南表示敬意!”
第三屆嵩山論壇
“天人合一與文明多樣性”
2014年8月23日~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寶文、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韓國國畫院院長葉欣、國際哲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杜維明、世界哲學團體聯合會秘書長盧卡·斯蘭卡迪諾、世界著名歐美政治哲學家弗萊德·多勒米爾、世界著名印度社會思想家阿希斯·南迪、華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哲學系教授童世駿等來自世界各地的140多名國內外(前)政要、專家學者齊聚天地之中,展開思想碰撞和對話交流。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演講中日文化淵源,他說:日本是中國的周邊文明,日本文明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發展起來,漢字等都是從中國傳播到日本的。
印度著名社會思想家阿希斯·南迪教授說:“文明之間的對話是人類文明進步、世界和平發展的動力,而嵩山論壇則為全球社會走向‘對話文明’創造了條件。”
北京大學杜維明教授說:嵩山論壇的每次改變都契合時代發展,聚焦最引人關注的熱點,這是打造一個學界、商界、政界、媒體以及社會團體互動平臺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