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圖/鄭萌
河南商報記者程時培
雖為“八大古都”之一,也早早地被評為歷史文化名城,但生活在鄭州,你是不是感受不到古都文化的厚重?
在專家看來,鄭州顯然有屬于歷史文化的另一面,夏商王都、華夏起源、兩處世界文化遺產、文物古跡存留過萬,還是中國最早村落和城市的誕生地。
然而,如何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這些歷史文化?這些歷史文物遺存又該如何保護與展現?昨日,鄭州召開《鄭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發展戰略規劃研究》終期成果專家評審會和《鄭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5~2020)》初步方案專家咨詢會。根據最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鄭州要重現千年商都風貌和明清古城風貌。
【古城格局】
兩環
古城環
(沿商城內城垣遺址輪廓形成)
內街環
(以古城歷史街巷串聯古城歷史風貌區形成)
兩軸
兩條歷史文化展示軸:
古城風貌展示軸
(連通古城東城門和西城門)
傳統民居民俗文化展示軸
(鄭縣衙署舊址貫通南城門)
五區
3處歷史文化風貌區
2處歷史文化街區:
衙署文化歷史風貌區
(以鄭縣衙署舊址為核心)
商城博覽文化風貌區
(以城南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為核心)
傳統民居文化風貌區
(以城區西南傳統民居聚集區為特色風貌)
文廟—城隍廟歷史文化街區
書院街歷史文化街區
【規劃】
鄭州將重現千年商都風貌
此次規劃在地域空間上分為市域、市區和歷史城區三個層次,其中后兩者是本次保護重點。
鄭州市域面積約6436平方公里(不含市區和歷史城區),市域層面將按照全面保護與重點保護結合選擇。保護重點是山水形勝,名城、名鎮、名村、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文保單位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
鄭州歷史城區范圍是沿商城內城墻外圍城市道路劃定,即由金水路、城東路、杜嶺街、北順城街和城南路所圍合區域,面積約3.8平方公里。
根據規劃,此次將重點保護千年延續的古城格局,保護承載名城歷史文化價值和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和傳統風貌區,保護反映古城悠久歷史、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跡,挖掘城市傳統內涵,重現千年商都風貌和明清古城風貌。
【主題】
歷史文化街區分主題發展
昨日下午,《鄭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發展戰略規劃研究》終期成果、《鄭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5~2020)》通過專家評委會評審。
根據初步規劃,鄭州將建設2條文化生態型綠道和13條文化景觀型綠道,建設20個遺址保護公園,3個濕地文化公園。同時,建設21處博物館,新建10處,現狀保留11處。
歷史城區和文化街區都將通過不同主題進行發展。根據規劃,歷史城區將以文化休閑中心整體建設為引導,形成外城環線——商王都文化展示、內街環線——古城明清傳統風貌展示體系。
文廟—城隍廟歷史文化街區:
主題為市井繁華,將被打造成鄭州具有典型傳統民俗特色的文化展示和旅游休閑街區。
空間上形成城隍文化功能區、民俗商業文化街區、文廟傳統文化區、遺址公園,重點展示宗教傳統民俗、傳統商貿文化。
書院街歷史文化街區:
主題為文化書院,將結合書院街整治和東里書院的復建,形成以傳統居住、文化體驗為主要功能,集商業、休閑、旅游為一體的歷史文化街區。
空間上形成書院街文化休閑產業功能區、東里書院文化博覽區、旅游休閑商業區,重點展示古城傳統民居、名人、書院文化。
國棉廠文化休閑娛樂街區:
主題為文化西城,將形成鄭州西城工業文化的綜合展示和深度體驗消費街區,空間上形成以文化展覽區、藝術體驗區、特色餐飲區、公共活動區、主題購物區和居住區等六大功能為主的復合型街區。
二砂歷史文化街區:
主題為“鄭州1953”,將以街區工業建筑與元素為基調,打造鄭州西部獨具特色的文化創意園,為藝術、設計、時尚、媒體、社交等創意產業提供場所和空間。
古滎歷史文化街區:
主題為“故城故事”,以“漢風清韻”為街區特色,全面保護與激發漢文化,保護清代城鎮傳統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