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做好傳承人的管理工作,切實推進和監督傳承人的傳承責任與義務落實,不斷提高傳承工作水平,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于2016年11月30日-12月2日在鄭州舉辦了“河南省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類)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出席培訓班的領導有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裴景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書記侯旭、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陳彩珍。
此次培訓,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特邀請了河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長、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專家張玉骉,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專家韓宇宏從非遺項目生產性保護的實踐與探索、全面準確地傳承非遺項目兩個方面進行了系統解析,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理論研究部李艷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進行了解讀。
培訓中,張玉骉通過分析“中原壺”發展的案例,闡述了傳統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產業化如何發展,特別強調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文化的多樣性;韓宇宏從中華幾千年歷史文明發展的角度闡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源遠歷史,指出只有高度的敬畏歷史,才能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法律法規解讀方面,主要分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與內涵、《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的制定、代表性傳承人的權利與義務。
在經驗交流環節,四位傳承人代表就傳承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講述了自己的心得,并與大家分享了保護經驗。
真不同洛陽水席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姚炎立講述了在挖掘和傳承方面,如何將盛唐、官場、民間、民俗、戲曲文化、標準化、趣味化等諸多元素融入到宴席中;唐三彩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高水旺介紹了自己以及團隊在傳承發展唐三彩燒制技藝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時還指出很多人單純地認為唐三彩是陪葬品,這個說法是不嚴謹、不科學的。通過考古發現實例證明唐三彩與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呼吁民眾了解認清事實真相,給唐三彩行業一個健康的生存環境;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任星航講述了自己幾十年來“以傳承技藝為核心,工作基本圍繞著守護傳統、開拓發展、人才培養、資料編寫幾個層面開展”的心得與經驗;綠茶制作技藝(信陽毛尖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周祖宏就如何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摸索非遺多樣化發展之路、傳承和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等三個方面講述了自己的心得體會。
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識,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要保持核心技藝的本真性,而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