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天之樹,必有其根。家譜以記載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是中華傳統文化中重要民族歷史資料文獻,延續著中華民族的血脈源流,既能追念先祖,激勵后世,又能匯集族人,凝聚血親,團結互助。在大力弘揚傳統文化,追求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今天,致力家譜文化研究就有著十分重大的現實作用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近年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精神上的需求逐步受到人們的重視,家譜研究就在其列。在眾多的家譜研究者中,魏懷習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已從事家譜編印近十年。目前,他帶領的河南省家譜研究會和中國家譜編印基地是全國規模較大、專業性較強、集家譜收藏研究、編輯編修、排版印刷于一體的的綜合性家譜服務機構,他們編印的族譜已達1000部以上,近200萬冊。在他的家譜館里現已收藏的有500多個姓氏的300多部族譜,將近10萬冊,這也為他籌備中華家譜博物館打下堅實基礎。
在長期的實踐研究中魏懷習發現,中華姓氏文化方面家譜研究雖枝繁葉茂,但沒有一本集姓氏由來、姓氏圖騰、家譜編寫、家譜知識于一體的權威性綜合性的書籍。從那時起,他便萌發了編修一本此方面的工具書,讓家譜編修有章可循、姓氏文化研究有的放矢。
十年風雨,長路坎坷,魏懷習一路走來,也見證著近十年民間族譜的發展歷程。新密馬圈王氏的一位老先生70多歲高齡依然為王氏族譜的續寫奔波勞碌,雖屢遇困境,卻依然堅守。像這樣的民間家譜編修者,在堅守的過程中苦于不了解編修過程而進程緩慢。為了讓家譜編修有章可循、姓氏文化研究有的放矢,魏懷習帶領他的團隊用十年的時間積淀,編寫出《家譜編修實用大全》。書中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形象直觀地為修譜者提供了家譜各個部分的實證材料以及編譜流程,讓初編者對政策依據、姓氏知識等有全面的了解,是十分有用、實用的家譜編修工具書。
《家譜編修實用大全》凝聚了魏懷習的心血,他在傳承古代家普編修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總結出一套完整的家譜編寫的九種格式和二十一項內容,并對每一格式和內容進行了詳細解釋并列舉大量范例,目的就是規范家譜編寫的內容、格式和傳授編寫方法。在編寫期間,他聘請了家譜界、史學界和文化界組建二十多人的家譜編修專家團隊,搜集海內外資料,足跡踏遍了半個中國,從殷商文化中甲骨文到地攤夜市上的野史小傳,從互聯網到古籍書,他們一一翻閱,為家譜編修和編印堅實后盾,終于最終編出一本集姓氏由來、姓氏圖騰、家譜編寫、家譜知識于一體的權威性綜合性的書籍。
中國家譜編印中心、河南省家譜研究會會長魏懷習與山東德州的趙姓宗親一起研討家譜的修訂編印事項。
血脈源流,家譜傳揚。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家譜委員會為調查中原家譜保存現狀、提高家譜編修質量、促進家譜交流和應用、籌建“中華家譜博物館”, 積極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于10月18日舉辦首屆中原家譜展評暨互聯網“云宗祠、云族譜”項目發布會,《家譜編修實用大全》的新書發布儀式也將同期舉行。
中國家譜編印中心、河南省家譜研究會會長魏懷習展示捐贈的家譜
目前,參展的家譜已達一千多部,收到的捐贈家譜已有近百部,其中不乏我們熟知的鐘姓家譜、楊姓家譜和較為少見的柏姓家譜等。會上,明朝和清朝的老家譜以及來自各個地區、不同姓氏的家譜都將一一呈現。會上還將評選出“首屆中原十大名優家譜”,分別是:“最古老家譜獎、最豐富內容獎、編排格式創新獎、數碼家譜創新獎、最優印刷質量獎、最多世系記錄獎、最多名人家譜獎、最多參展家譜獎、最多收藏家譜獎、捐贈家譜貢獻獎”十個獎項。
根深才能葉茂,家譜文化與我們血脈相連,是中華民族根親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次會議將打造一個全方位、深層次、寬視角的家譜展示、交流、學習的平臺,傳承、發揚宗親、家譜文化,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民族復興和中國夢的實現做出應有的貢獻。